中国人向来重视仪式:大到婚嫁习俗,拜师行礼,节气祭祀……小到现在的年初展望,月末反省,年终总结。
一个仪式无非具有两种意义,一是开始,二是结束。
现在的青年人更加注重仪式,并称呼它为“仪式感”,似乎无形当中给“仪式”注入了一种文艺的气息,人人都想沾一沾仪式感的文艺范。吃饭前拍照片是一种仪式感,在社交网络上立一些自己难以达到但却自律感很强的flag是一种仪式感,仿佛仪式感真的成了一种“感觉”,一种浮夸攀比的“感觉”。
我便是上述的一员。
所以我决定我要正确对待仪式,让它不再那么肤浅。
本文我将说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1.让仪式感简化成仪式
不可否认,将自己的计划发在社交网络让大家监督,是一种很好的自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效果,试问你的社交圈中,有多少人真的会监督你的进度,而你自己在发布完以后又有没有落实呢?没有后续发展的仪式,仅仅是一种“仪式感”。
所以我建议将这种“仪式感”简化成实实在在的仪式。
比如将你的计划拆解。
例如,你的愿望是“今年减掉30斤”,首先你需要将它写下来,放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发在社交网络上,也只是昙花一现,以后你也不会再去翻阅。然后将愿望拆解,让它变的更加具体,更容易实现。想要减掉30斤,你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运动,控制饮食,这两项必不可少,那么运动又有哪些呢?可以选择去健身房,也可以是跑步,跳绳,健步走,卷腹,或者去跳广场舞,选择一个你可以接受的,将它写下来,并规定时间,刚开始可以运动的时间短一些,比如慢跑10min,等身体适应了再依次递增。关于控制饮食,网上有很多健康的食谱,选择适合自己的,将它一并抄写下来。最后是实践,这一步是最难的,我的习惯是设置自己的打卡日历,就像游戏通关一样,在适当的时间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坚持十天就买一个自己梦寐已久的礼物。
这样子,削弱了“仪式感”让它成为真正的仪式,成为你开始自律的“年初展望”。
2.将仪式变的简单
我在大二的时候接触到了手帐,并成功入坑了手帐圈。这让本就对文具有着迷之执念的我,肆无忌惮的开始购买各种各样的文具,总想着要集齐一整套手帐装备再开始我的手帐之旅,给手帐充分的尊重,给我的开始一个神圣的“仪式感”。
但这种购买是永无止境的,B站上的up主每天更新的视频数不尽数,被安利的新东西每天呈指数增长,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里的手帐用品多到放不下,可是手帐却一个字都没写。
当我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做出了如下的改变。
首先我将我所有的手帐用品都整理了出来,分门别类的放好,和纸胶带只留下我能驾驭的基础款和两三个很喜欢的复杂图案的胶带,各种马克笔和荧光笔也挑选颜色普适的留下,其他的素材和便签也只留下入门款式,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到了咸鱼上面卖掉。然后列了一个手帐的体系,日常待办事项本,书影音笔记本,以及一个杂记本,这三个我都是选的比较薄的本子,为的是不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可以让自己很快就能享受到将本子填满的幸福感。
最后要做的就是落笔,如果说前两步都是仪式的准备阶段,那么最后这一步就是仪式的进行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信息的更新,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都非常的快,我们无需像古人那样,一场仪式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来显得它的庄重严肃。现代的仪式,无需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就好了,当下就是你的仪式,就是你的道场。
将仪式变得简单,不要给自己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3.缩短仪式的周期
缩短仪式的周期,或者说是缩短你的目标期限,其实这一点在前两项中都有体现,比如拆分目标,让一个大任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再比如我用较薄的本子去写手帐,让自己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写手帐的乐趣,从而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
有些人总喜欢做很宏大的目标,“今年我要背过一万个单词”,“今年我要读完60本书”,“今年我要坚持每天跑步”,与其做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计划,不如将目的地放在自己能看见的地方,“我这周要背过50个单词”,“我这周要看完这本书”,“我这周要每天去跑步”。
让自己很容易的就能尝到坚持的滋味,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你的仪式感再强你也不会坚持下去。
我曾看到过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想要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是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看好他,认为马拉松的路程很长,没人能坚持下来。可是他不怕,第一天他将目标定在离家不远的银行,每次跑到银行就停下来,不再跑,坚持了一段时间,他将目标定在了更远一些的商场,又过了几天,目的地变成了隔壁街区的写字楼,就这样坚持练习了一年,他将最终的目的地定在了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并且成功的完成了比赛。
每个人都有惰性,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惰性的出现,拆分目标,缩短仪式的周期,享受眼前的小成功,期待最终的大成功。
2019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将以前所有的空想落实到笔尖实践在生活中。
2019,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