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在《说话的魅力》中,提到: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他说了,也不管别人听到没有;他打了电话,也不管有没有拨通;他读了书,也不管是不是读进去了。
这有点像现实中“我来过,我战斗过,不在乎结局”,然后呢,得到的结果就是一直默默无闻没有成绩,只是“水过地皮湿”的效果,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结果只有经历。
既然去做了,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没有结果你甘心吗,你是不甘心的,你所谓的“我来过”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努力,不极致。
这让我想到了在读书营接触到的“作品思维”,你的行为你的作品代表着你的形象,你的能力,所以打造怎样的产品你要做到心中有数。
既然这样,怎样才能将“作品思维”贯彻到底。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正如射靶,你得先去瞄准红心,你才能结合所有的综合因素调整自己射击的动作和姿势。
其次围绕这个结果去做出所有的努力,比如打仗需要充足的物资,要有精湛的技术。
最后要极致的去践行打磨自己的作品,知道找不到任何的瑕疵和纰漏,
这样的结果就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树立自己的名片。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人呢,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也不见得是学历最高的,而是最能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