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6
马上要开始的是四月,从身边走过的是三月。
我穿过金黄的时光,让自己回到每一次成长的结点,给那时候孤独的自己唱唱歌。然后我看到一幅画,简单的笔触,没有对白,甚至没有韵律美。但看看画下面写了一句话“亲爱的,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那啥,让我仔细瞅瞅……
允许沉默么?
嗯。
我想静静,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
好。
亲爱的,你看到了什么?
看了好几分钟,允许自己这样发着呆。多简单的画,不过是展现两个人的沟通模式,落在不同人眼里,自然是各有千秋。
贴几个大家的感悟上来
听过一句话,你眼中世界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所以,看到什么,就说明自己目前就卡在哪里。
那我呢,当时我是怎么回答的?
我看到
一个疲惫的孩子,累到翻白眼,小脑袋上却有一对特别大的耳朵,是为了听的更清楚还是让东西流出去的更快?一位母亲(头上带了朵小花)在滔滔不绝的吐槽,觉得这么大的耳朵都不能满足她,干脆把孩子脑子剖开一个坑,还不够,那就用个漏斗,保证全部灌输到脑子。从以前到现在,那些槽点步步累积,快淹没了孩子,可妈妈越来越轻松。
我上面那位网友说了一句“我觉得下面的人孤独”,是啊,何止孤独?
很多人都很在意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却忘了世界其实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别人是什么样的别人眼中的你也是那个样子的。
心理学认为“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钱的关系,和父亲的关系决定你和婚姻的关系”。
这话说的是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影响,是不是完全正确这不是我要讨论的,我要说的是,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称,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的,这一天然倾向会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假若父母一方甚至两方有意诱导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他们很容易成功。
很多个家庭中,妈妈不断的诉苦、抱怨或者郁郁不得志的状态,就会影响孩子对家庭对父亲的看法,怨恨父亲,直至成功把父亲逼出家庭或者生病至死。反之,父亲也是亦然。
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你该想起了不少。
看到了孩子的无奈和妈妈不断灌输的痛苦,其实这就是改变的开始,我记得我提过很多次,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身上无法达成的缺憾转嫁成为对孩子的希望和期许。像不像上面一直在吐槽的母亲?那孩子呢?想要么?
停止吧,请停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模式。
这个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样子,并不会因为你的“希望”而改变,让自己静下心来,听一段清心音乐,想想自己的人生,只对自己负责。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义。
那么,同样的,你也需要通过你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为什么要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呢?孩子,你有手有脚,周围不过就是一些观点评论,尝试着动一动、跳一跳、跑一跑,也许,你会发现,在上面飘起来的母亲吃惊的看着你。
耳朵那么大,能听到的声音可以来自全世界。如果你知道世上有许多人喜欢你,肯定你,善待你,你就会觉得人生十分美好,这个世界十分美好,因为没有人能独立到不需要来自同类的爱和善意的地步。除了眼前的这一小块地方,世界还很大。
这些前提是:看见,如果能看见,改变就发生了一半了。
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关于原生家庭,关于成长和成熟,关于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在哪里努力和突破。
所以我说,我有一幅画,足以慰风尘。
有很多朋友问我,感觉每次你的文章都写一半,没有写完。
我就想,还有一半是什么呢?大约,你想要的是解决方法吧。可,我写的就对么?万一错了呢?
如果我给了方法,那你到底是在用谁的眼睛在看世界?
你能尝试为自己找到突破口么?
若是可以,就去做吧,若是不行,那就先从你喜欢的事情开始,有勇气开始你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