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偏偏有太多人想要的只是鱼。——题记
前几天,我心血来潮报了一堂整理收纳的微课程,开课当天因为临时有事,没有按时去听课。
结果,开课不到三十分钟,就看到微信群里好几个人在吐槽:
“说的什么呢,感觉都不是整理和收纳”
“就是,都三分之一了,老在那儿说什么装修啊颜色啊,都跑题了”
“是啊,还不如去看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电影呢,那电影看完了立刻就想去收拾”
“家里东西越来越多,我就想学学怎么摆放东西,可是她都没说”
“不听了,退了,真是浪费时间”
……
后来我回听课程的时候,专门先听了他们吐槽的装修和色彩那部分内容,才发现,老师不仅没跑题,她所说的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收纳整理中最核心的干货啊!
她站在了一个很高的战略角度在教你如何整理房间:首先让你提高美学,知道怎么样是美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稍微凌乱一些也没关系,有章法的凌乱并不会显得拥挤、无序和杂乱,反之,如果违反了那些原理,即使收拾的非常干净,也还是会显得嘈杂与混乱。
这是多么有用且事半功倍的方法啊,领略了这个核心,不知道可以帮助我们在收拾房间这件事上少走多少的弯路呢。
可是好多人都没有耐心听这些,一边叫嚷的想要干货,一边想要的却都只是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最好具体到衣服怎么叠,帽子围巾怎么挂,餐具怎么摆放,抽屉怎么分格,然后自己可以依葫芦画瓢的照着做就够了。结果一旦发现听到的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不愿意再听。
2.
无独有偶,在另一堂课程里,也提到了什么才是干货的问题。
那是一堂PPT教学课。课程的前半段大家都特别的兴奋,互动不断,因为讲的是美化PPT的小技巧,具体到去哪里找图片,找什么样的图片,去哪里找模板,找到了模板怎么去运用,如何将几个模板整合为一个,等等等等。大家都在评论区里兴奋的喊着,干货!都是干货啊!只要拥有这些干货,何愁做不好PPT。
到了后半段,评论区里忽然安静了,大家纷纷表示不会用了,所有的技巧都派不上用场了。
原来,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题目是,如何在一张PPT页面里,融合进16条工作计划,可以让看到的人,在几秒钟之内简单清晰的看懂和记住这16条计划。大家都傻眼了,除了勉强将这16条塞进一张PPT,然后用美化工具尽量做的漂亮一些以外,别无他法,别说让看得人看一眼就记住了,就是自己恐怕也未必能记住这16条。大家只好坐等老师给答案。
结果老师又出了一道题,题目是,如何将两段看了让人犯困的纯技术语言文字,呈现出简洁明了的视觉化的效果来,让人可以一目了然的明白你具体要表达的是什么。
这回大家彻底颓了,隔着网络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出什么叫“鸦雀无声”。老师笑着说,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不是想要干货吗?你们以为只有之前我教你们的美化是干货吗?错!这才是真正的干货啊!什么是干货?思考方法才是干货啊!
表面的美化当然很重要,但是核心的美化却是内在的结构上的美化,是思考方式的刷新和提炼。那些套用一些技巧、模板就可以实现的方式方法,换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做好,甚至比你做的还要好。
只有从大局,从结构,从战略高度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你觉得空洞不易操作,只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就好像小时候学数学,老师讲一题,会一题,换个场景换个数字再考一次,又不会了。因为没有思考、提炼和总结,始终无法举一反三。
常言道:美人在骨不在皮。每一种技能真正的核心永远不是它的具体方法,而是支撑起这个技能的骨架——结构思考方式。无论是整理收纳也好,做PPT也罢,或者其它任何一项技能,你需要了解的不是要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怎么做才美,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了才会美。只有这样,你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技能,学到了其中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