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学习乐府诗歌,当时没怎么认真听课,所以一直不明白乐府是个什么东西。
直到后来才知道乐府诗歌的一些渊源。
汉乐府
乐府,最开始设立是在秦朝,是“少府”下属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机构。
到西汉汉武帝年间,扩大了乐府的规模,用于从民间采集诗歌,以作为宫廷祭祀或者宴会演唱所用,我们把乐府搜集的这些诗歌统称为“汉乐府诗歌”。
到后来,“乐府”逐渐演变成一种诗歌体裁,被称为“曲”、“辞”、“歌”、“行”等。
我们可以认为,汉乐府是《诗经》之后又一次古代民歌的大汇集,也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继《诗经》、《楚辞》后的新发展。
汉乐府民歌长短不一,有长篇的诗歌,也有短篇的诗歌,但大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即汉乐府诗歌都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百风俗,知薄厚云。】
由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乐府诗歌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叙事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而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又直接影响了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汉乐府诗歌的形式自由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
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紧接先秦,所以在汉乐府中还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的四言体。
但绝大多数还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这两种新的体裁主要有两种:
一个是杂言体。其实在《诗经》中就已经有杂言体了,例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等句式、字数不一的句子。但《诗经》中的杂言体毕竟还是少数。而到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篇之中,有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灵活多变。
另一钟新的体裁就是五言体。五言体的形式十分整齐,这算得上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因为在汉乐府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诗歌中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完美的五言体诗歌,而且还有不少长篇。
到了汉末,由佚名诗人所作的《古诗十九首》出现,标志着五言体基本成熟。
《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部分诗歌代表了五言古诗的最高艺术成就,其内容比较复杂,深刻地表现了文人在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以及心灵的觉醒和痛苦。
《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浑然天成,艺术成就极高,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今天我想推荐的却并非《古诗十九首》中的篇目,我想推荐另外一首汉乐府诗歌——《上邪》。
这是一首爱情诗,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