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环节:拖延癌患者,你有哪些症状?
案例1:我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多想法,想做很多事情。但是我都没有做,一直在刷微博,刷朋友圈,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头昏脑涨,什么都没做,更焦虑,有负罪感。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缺乏意志力,不自律的人......
案例2:刚开始创业时,我觉得自己挺有热情的,但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始终没有做,我在怀疑这是不是我真正想做的、想要的。如果是,我应该热情百倍积极投入才对,是不是潜意识里我在抗拒某些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呢?
案例3: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做事容易拖延,明明知道临近deadline,却总是不愿意开始。我该怎么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呢?
案例4:我是有名的迟到大王,朋友们都知道,如果跟我约见面,想约3点,必须得跟我说一点半到,我才勉强三点能到。每次迟到跟大家道歉,被朋友们“痛骂”一通时,我都告诉自己下次见面一定早点出门,不要总让对方等。但下次还是会迟到。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在言几又书店做了一次如何战胜拖延症的活动之后,我写了一篇拖延症的原因分析。昨天在幸知在线咨询平台又做了一次同类主题的微课分享,发现关于拖延的问题,大家真的很关心。今天就以文字形式,从原因和方法两个方面与大家再分享一下。
拖延不是生理层面的疾病,也不是心理学领域的专业词汇,只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一个略显戏谑的说辞,这是一个时代病。因此有拖延行为的各位,不要再去猜测自己是患上了什么心理问题。
但是,虽然拖延不代表有心理问题,但却可以引发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随着deadline的临近,拖延会让人有持续性的焦虑。拖的越长,焦虑程度越高,并且会引发其他的情绪,比如恐惧,比如内疚、比如羞耻感;
另外,拖延会导致自尊心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是一种会泛化的、长期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习得性无助,使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没有信心。所以我们对拖延需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咨询实践中,常见的拖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同时开展的任务过多
有一阵子,除了一份全职的朝八晚六的工作,我要做咨询、写文章,做活动,还参与写一部书稿的一章节内容,参加了一个父母正面管教的项目,同时还和闺蜜群做创业尝试活动。
那段日子确实很“充实”,心力交瘁,很多事情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只能拖着。书稿拖了一个多月,推迟了一周完成,我对质量也不甚满意,需要多次修改;父母管教的项目,三次活动,我能参加一次就不错了;我自己很焦虑,因为不能自主地掌握生活节奏,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对着家人乱发脾气。到最后我发现,我确实没办法同时处理这么多的事情,只能选择放弃一部分。
现代人,都很忙,每个人都承担着多重任务。比如一些职场女性,要兼顾家庭和职场,同时对自己有很高的成长性要求,从角色上来说,既是职业女性,又是妻子,还是妈妈,是女儿,是儿媳,是好朋友等各种角色;还希望自己是辣妈,是健身达人、乐器达人、美食达人等。
当想做、要做的事情超出我们承受范围时,必然有些事情会被拖延推后。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行动上依然执着于让自己做一个全能的人,要在各个方面做好一切。一旦做不到,各种负面的情绪和消极认知随之而来。
二、外在干扰过多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剩,人们获取信息也更方便,造成时间和大脑的双重干扰。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时候,环境干扰较大,比如身边有零食,时不时就要吃一点,手机放在旁边,电话和微信不断,时不时就要处理一下。
当然,还免不了要刷朋友圈或者浏览微信群信息,或者打开网页浏览一下新闻,看一集娱乐节目或者电视剧。时间就是这么被无意义地消耗掉,大脑也被频繁打扰,没办法专注地做事。
三、工作任务引发不良体验
心理学上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语言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冰山很小的部分,而行为和语言背后的认知理念、价值观等则是看不到却又起着决定作用的部分。拖延行为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未被清晰认知到的童年经验或价值观影响。
我曾有个来访者,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总是会拖拖拖,直到拖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完成,其工作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多次被领导痛骂,职业发展之路也很不顺畅。
随着咨询的深入会发现,在这个来访者的成长环境中,父亲是退役军人,奉行“流血不流泪”的教育原则,对他一直严格要求,把事情做好做对是应该的,几乎不表扬,对于失误则会大加斥责。他内心叛逆但无力反抗。
在职场中,他的直属领导也属于强势个性,每当领导在布置任务时,即便没有指责他,他也会没来由地升起一股愤怒情绪。因此对于任务能拖则拖,并且尽量避免与其领导面对面沟通。并且当看到直属领导因此被更高一级领导训斥时,他内心有一种既内疚又痛快的感觉。
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中,拖延行为只是未纾解的愤怒情绪的外化。当我们从其原生家庭出发,针对情绪做处理后,他的拖延行为很自然地得到了改善。
四、任务难度不合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最近发展区。说的是,在教育和发展中,最佳的任务难度就是超出你现有的水平、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但通过寻求帮助、运用恰当方法可以达成的目标。任务难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任务难度过高,人会本能地有畏难情绪。既然任务无法完成,那我就没必要尝试了。即便迫于外在压力不得不完成,也会放在最后匆匆应付,造成拖延;
当任务难度过低时,我们会觉得没意思,缺乏挑战性,另外也会对问题造成误判,比如判断任务需要2天完成,就绝不会提前三天开始,1天能完成,也不会提前两天开始,到真正开始时,发现任务根本没那么轻松,留出的时间是不够的,又会导致拖延。
五、没有主动运用“不拖延”能力
有些人认为自己拖延,但是仔细核查其拖延行为,会发现他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会拖延,而是有选择性的。对于某些重要级别较高、利害关系严重的人和事,他从来不会拖延,拖延的是那些不那么重要,或者即使拖延了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
在案例4中,来访者以“拖”闻名,常被诟病。咨询过程中发现,他的拖延主要表现在跟家人、发小或好哥们的交往上。都是老朋友和家人嘛,大家会包容他,即便延迟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那拖就拖了;而在工作中,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重要的项目等所有会有直接利害关系或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他从来不会拖延。所以他在职场上是一个高效率的评价,而在家庭和朋友关系中是爱拖的评价。
所以一些人执行力并不弱,甚至很强,只是选择性地应用在了某些情境中。对于这样的情况,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这种执行力或者说“不拖延”的能力运用到其他的情境之中。
六、性格特质导致行为差异
MBTI职业性格测试将性格分为四个方面,总共八个维度。不同维度的人,在面对某些任务时差异会有所不同。其中最能体现差异的就是J-P这两类人。
J型人很有计划性,会先做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P型人更随性,想到什么是什么,计划性较差。相比J型人,P型人更容易拖延。
而对于社会定向型的完美主义者,往往认为他人对自己有完美的期待,所以会担心达不到这种期待,与其会失败,还不如不做,于是拖到最后时刻去做。匆匆忙忙完工,做的很粗糙。
但这种匆忙给了自己一个足够的理由,那就是“我没有做好,并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没有时间了,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可能会做的特别完美”,但我们都知道,拖延症患者是永远也不会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当下的任务的,拖延的行为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