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李凯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常客。最近拜读了他的一本《至味人生》,使得我们都可以有了一次沉浸式的中华饮食文化的学习之旅。
此书一共有十四章。其中第一章就是说到了商朝的伊尹,他是中国的厨圣,之所以称为圣人,自然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经历的,伊尹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还有一个厨师。他出色的厨艺是他当你奴隶时候习得的。而说他是厨圣,主要方面是他是第一个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的人。而谈论“滋味”自然就是“以鼎调羹”,拿“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也就是后来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而更是因为他提倡药食同源,因此他除了厨,在中药上也发展到了方剂治病,他的《伊尹汤液经》更是为《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很多学术思想和方法。自然伊尹是厨圣,也是“药学的祖师爷”。而就无疑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比较突出的起点了。
第二章就是说到了孔子的疏食。这里疏食就是蔬食,也就是我们说的吃素。我们知道孔子是守礼的,而且是贵族。而在作者引用的观点中,是比较有趣的,那就是《关雎》里,说到了贵族也是吃水草的,还要自己摘。另外作者也分析了农事诗《诗经国风七月,这里就提到了当时的农人是以吃黄米、谷子、麦等素食的。作者之所以引用这两首诗歌,都是为后来说明作为贵族的孔子的素食如何与平民的素食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的。而就从孔子身上给予我们饮食文化的精髓,作者就谈到了《论语 学而》。其中重要的饮食文化就是教导我们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要勤劳工作,要慎言,要见贤思齐。
第三章就是说到了屈原的肉食了。大家认识的屈原都是说他是浪漫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这自然是没毛病的。但作者从屈原的诗作中则看出当时楚人的饮食文化,才是我们以前在教科书上所没有拓展看到的“新知”。作者在这书中则是带我们看到一个颇为有人间烟火气,那么有点吃货之感的凡人,如在他的《楚辞招魂》中,就是讲述了盛宴的场景,如诗云:“腼鳖炮羔,有拓浆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酌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就是非常有肉感的场面,毕竟清炖甲鱼、火烤羔羊、酸烹天鹅肉、炖野鸭汤、香炸鸿鸪等等,就是很有让人流口水的感觉的。除了肉,自然还有酒。另外在《大招》中也是提到了很多酒肉的场景,如猪肉酱、狗肉干、烤乌鸦、蒸野鸡、香煎鲫鱼等。从以上可见屈原和他的门人都是喜欢酒肉的。
第四章就是说到了汉武帝的吃螃蟹了,汉武帝在政治上的丰功伟绩就不用多说了。而作者在这里就是谈谈那些帝王是怎么吃的。没错,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汉武帝,东汉郭宪撰的《洞冥记》中。其卷三记载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这就是证据说明汉武帝有可能确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这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三,名次是不重要的,在作者书中,重要的事汉武帝的探索西域的贡献,以及探索西域所带来的西域与中原的饮食文化的区别。
第五章就是说到了淮南王刘安与豆腐的关系。话说刘安喜欢吃豆浆,有一次他端着一碗豆腐在炉边看炼丹出神,他就这样本想炼丹,误制出豆腐了。其依据是清朝郝懿行走的《证俗文》:“淮南王,弄术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而作者为了证实豆腐之父是否就是刘安,作者就从考古中发现了有力的痕迹,如墓葬中东耳室刻有的《庖厨图》就是体现了豆腐制作的生产场景。
第六章则是说到了饮酒有道的曹操,这里自然少不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的。而让笔者尤为专研就是作者分析了写饮食的诗歌曹操就写了20首,而关于文章中,也有五章,其中就以《与诸葛亮书》就是说到了他送给了诸葛亮鸡舍香,就是古代的口香糖,因为古代重臣与皇室是近距离接触的,臣子就是需要使用鸡舌香除口臭,这就寓意就是想收编诸葛亮。第七章就是说到了
第九章就是说到了苏轼除了是文学家,还是一个美食家,毕竟是他发明了东坡肉。当然,他的美食家的美誉,不仅限如此,他还分析了生蚝是如何真好吃的。如在他的文章《献蚝帖》就展现无遗。这里作者也拓展了吃生蚝的好处,如治虚弱、解丹毒,滋阴壮阳的功能。不管你喜欢吃湛江生蚝,还是沙井生蚝,反正都是有苏轼的吃法,则便有了别一番风情了,因为那是一种苦中作乐的饮食文化。
第十章就是谈到了宋徽宗是如何大摆场面,去体现宫廷盛宴的。这里谈到了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这就无疑体现了当时北宋的汴京是饮食最繁荣代表之地。另外这里,就是因为那个时期有很多好吃的,宋徽宗也就更为挑剔了,于是成为真正帝王界的美食家。这里也说到的小零食是江梅、桂圆等。宋徽宗的宴会是奢华的,这就从宋徽宗赵佶画的《文会图》可见一斑。而他的御宴的排场盛大,这就无不体现在《东京梦华录》的记录了。
当然还谈到了杜甫种瓜得果的避世清贫生活,如他诗云“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另外也写到杜甫爱吃鱼的,相关诗作就有20多首。也谈到了唐玄宗的唐朝是怎样的汉胡饮食文化一家亲的。也还可以读到明朝最后的富二代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则让我们一个落魄明代遗民是如借助书写平凡的饮食而体现悲哀之情的,如就写到了徽州皮蛋、杭州河蟹等。也还可以读到李渔是如何喜欢吃笋的,如何以蟹为命的。也还可以读到郑板桥的鱼米之乡,读到袁枚的《随园食单》飘出的王太守八宝豆腐之美味。
本书选择了伊尹、孔子、屈原、汉武帝、刘安、曹操、苏轼等14位广为人知的古代名人,开展了14段寻常饮馔写就的文化人生,我们可以从作者那通俗易懂的文字中,博古通今的学识中,深入了解到不管是平民还是士人还是帝王,都在追求饮食的四个字“风雅饮食”,通过此书,我们可以读到那些古代名人在寻常饮食中,可以探寻出其中蕴含的民族气质与文化精神。这是一部承载着民族共同回忆和情感的美食文化史,不失为可以带领我们领略三千年中华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