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角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期待。所以决定你言行举止的,不是个性,而是你在关系中的角色。
其实,我们所有关系的沟通,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既然这个分配过程是隐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忽视别人对我们的角色期待。唯有认真倾听,真诚表达,才能看清楚关系,准确定位。
上星期,女儿因为外耳道脓肿上医院治疗,是老公带去的。昨晚切口引流之后,老公一直抱怨说:“这个医生态度太恶劣了,简直让人气愤,什么医生嘛!”我急忙问他,态度怎么恶劣了?他说,看到医生用一个很长的镊子在耳朵里操作,感觉戳的很深,就提醒她千万别伤到孩子耳朵了。结果那个医生怂了回来:“照你这么说,我还不敢操作了?”然后无论后面老公问什么,那个医生都不理了。然后他们两个人都很生气,治疗室里的气氛也很尴尬。
为什么两个人都会不高兴呢?我跟老公说:“其实是你们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对方对你的角色期待之间发生了矛盾。”老公听了感觉很新奇,让我具体说给他听听。
我继续往下说:“你自己定位的角色是孩子的父亲,处于对女儿的关心,你感觉自己是好心提醒医生。但医生对你的角色期待是病人家属,她希望病人和家属在她面前是绝对的信任。所以,当你出于担心女儿而提醒她时,在对方看来是你对她的不信任,对权威的怀疑,她当然就生气。而你呢,认为对方应该理解你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心,对方却怂了你,你心里当然也不舒服。”听完我的解释,老公恍然大悟,心里也就释然了。
经过检查,女儿需要输液,就在我们等待护士过来扎针的时候,治疗室里又传来了争吵,这次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医生和一对父女俩之间的矛盾。
那个病人是个30多岁的女性,被鱼刺卡了,到医院来取刺。可能这件事对年轻医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她检查了之后,就转身想走。面对病人的询问,她没有理会,这样的态度召来了这父女俩的愤怒,于是两个人指着医生的鼻子就开骂,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那个年轻医生只解释了一句:“我是想给你去开单子拿药。”然后就插不上嘴了。父母俩占了上风之后,那个老人冲上来就像动手,还好被自己女儿拉住了。老人骂骂咧咧:“我老婆就死在这家医院,就是被你们医死的……”
这时候,双方在其他病员得劝解下分开了。没想到那个医生刚走了几步,我们就听见咚的一声,医生晕倒了……
听护士说这个医生刚有了两个月的身孕,之前已经流产一次,这次好不容易怀上,不知道……唉!
从这个纠纷中,大家看出来他们之间的角色定位错乱了吗?
患者刚失去亲人,那么他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受害者,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在这一刻理解他,关怀他,这样的心理无可厚非,但他们忘记了,别人并不知道他们的遭遇,所以,在医生眼里,他么和普通患者是一样的,医生希望他们安静等待操作。但是他们觉得这个医院欠他们的,所以每个医生都应该和颜悦色无比关爱。他们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对方的角色期待有了矛盾但却不自知,所以最后事情越闹越大,后果也很严重。
以上两个例子,都让我们感受到读懂关系语言的重要性。所以,当有矛盾发生的时候,不妨先想想,事情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定位冲突了,这样,你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