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最远的路,用了十八年
时间总是按照上帝给它的轨迹悄然运行,不曾为任何人停留。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几乎感受不到痕迹。但,总有些敏感的时候,你会被它挑起莫名的兴奋,以至于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在这条路上,我曾经走了十八年。
写到这里,你或许会条件反射般的以为我是一个刚刚“脱离苦海”的小萌新。但事实上,我已经在大学两年,算得上是一个“老油条”了。在大学的这两年里,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我也过起了典型的中国大学生的生活:选修必逃,必修选逃,习惯性肥胖,每天靠着拿外卖和快递跟这个社会保持着仅有的联系。事实上,在大学的两个年头,消磨了我所有的斗志,也至于都让我忘记了每年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学子要涌向大学的校门,忘记了我也曾是那些挤破了脑袋中的一员……
就在前几天,朋友圈里都在疯传各种状元,各省的分数线,填报志愿等等消息,一时之间,铺天盖地,倒是颇有我当年高考时候的壮观。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的某根神经也被轻轻的拨动了,这种感觉或许只有那些经历过高考的人才会真正的明白。就像是遇见挽着别人的前女友,既有相逢的喜悦,也有见面的尴尬,或许还有莫名的心痛,却也要为她送出口是心非的祝福。那几天,明明没我什么事,却天天在朋友圈里转发各种填报志愿的消息,乐此不疲。还手贱似的翻出今年的高考卷,以对待期末考试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做完了,检查了,对了答案也反思了,就差写出一份检讨书了。也许,这就是高考带给我们的一种惯性: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到了这段时间你很难不去关注它,很难装作什么也看不见。每年的六月份,紧张的不只是参加高考的学子和他们的家长,事实上,那些经历过高考的我们也心中汹涌,有的人还睡不着觉。为什么?我们毕竟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八年,很难割舍。
我还记得,那教室后面悬挂的横幅上写着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还记得,在昏暗的路灯之下我们背过的《滕王阁序》《赤壁赋》;我还记得,一窝篮球迷挤在食堂的电视机下看着季后赛,不知谁说了一句“明天统考”大家便都做鸟兽散。那些追梦的日子,我们做习题,解疑问,关注的话题永远都是分数和名次。我们美好而单纯,还不懂得逃课与请假,为了目标而呕心沥血,每一个小的结果都让我们牵肠挂肚。
最终我们一起走过来了。那些出成绩,填志愿的日子,我们哭过笑过,也相互埋怨过。记得拿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跑了两趟门卫处才拿到自己的通知书。那一刻我真的很想立马打开来看看,但是最后生生忍住了。迅速往家里面跑,嫌弃电梯太慢我直接爬的楼梯。回到家,我把信封放在茶几上,找来一柄小刀轻轻的裁开,抽出里面的通知书仔细的看了两遍,然后郑重的交给了我的母亲。她的样子像是拿到了一封国书一样,小心翼翼如捧一件稀世珍宝。那天,全家人把信封里面装的东西一件件打开仔细的读,就连信封上的地址都没有放过。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啼笑皆非,但却也是暖意融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九月份去学校。学校在离我们两百多公里的省会城市,以前也去过,但他们终不放心,决定陪着我一块儿去。于是一家人浩浩荡荡,天还未亮就已经出发。驶上高速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这座生养我的小城,就在我的眼中一点一点的消失了。时间很快,快到让我有点不敢相信我十八年的光阴就换来一场几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学校,打点好一切之后,我送父母离开。那时候不知怎的,触景生情,竟想起朱自清的那篇《父亲》,眼泪扑簌簌的就掉下里。没想到十八年的奋斗只换回一张车票和一场离别,当时非常伤心。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有些眼睛湿润了。
在这条路上,我走了十八年。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八年呢?现在的你,又肯花多少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第一个十八年全部奉献给了高考,换来的是或近或远,或好或坏的大学。但是,请别辜负它,无论远近好坏。昨日辛苦的奋斗绝非是今日酣睡所需的枕头。无论是你即将参加高考,刚刚经历过高考,或者已经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虽非能够打通所有人的奇经八脉,但是却能够使人身强体健,毋庸置疑。
所以在这里把这篇文章写给你们,希望大家能够体验过程,相信结果。就像是自己做一份蛋糕,无论好看与否,美味与否,请与自己烘焙的岁月一起,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