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纷繁芜杂,布满分岔路。但在某个时段,总有一条路、一些事,如果你足够专注、坚守,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大多数人由于某些简单而隐蔽的障碍而无法做到这些点,就如望见宝山,却无法找到宝穴入口,或是找到入口,却无法通过漫长的隧道到达目的地。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有效的落地。我们深信,只要领悟和坚持这些方法,生活必然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和变化。
帕累托法则和80/20法则
意大利经济学家威尔弗雷多~帕累托(Vildredo Pareto)发现意大利20%的人拥有全国80%的收入。随后在其它国家的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形,在某些国家财富甚至集中在比例更小的人手中。最终,他的这一发现成为商业社会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法则。比如,很多产品80%的收益来自20%的用户。正因为如此,这条法则也被通俗地称为“80/20法则”。
对于个人而言,它的影响体现在:你80%的价值或收益往往只来源于你那20%部分的工作或付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非常显见:
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也许只有1、2个小时的工作会真正有所回报,这就是那20%。比如,编写调试了关键性的代码,完成了重要文档的构思或写作,决定了新产品的结构等。剩下的80%则是些含金量很低的事务。比如,没有结果和进展的会议讨论,重复性的劳动,重复性的沟通,整理大量毫无信息量的邮件等等。
除了80%的事,还有属于80%的人。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同事或其他什么人,花费了你80%的时间,却给你带来甚至比20%还要少的回报。重新定义你的回报当然也很重要,但重新分配“低效人群”对你的不利影响则更为迫切。
提防20%的消极力量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二八法则”作用在消极力量上时更加值得我们警醒。比如,80%的犯罪事件是由20%的罪犯所为,所以对待犯罪的零容忍态度有其理论依据。“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生活中,可能仅仅是我们在20%甚至更少的时间里做的事,导致了我们80%的不开心。夫妻争吵,职场的小小争端,都是如此,“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段短时间的摩擦,很容易带来日后较长时间的不愉快。
因此,提防或尽量减少这20%的消极力量,对生活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法则。尽量多做一些能带来正面效果或者叫“正能量”的事,是最好的策略。那些被这种“正能量”填满生活的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的排除消极力量的影响。
务必专注于积极事件
心理学家凯瑟琳 D. 克拉默(Kathryn D.Cramer)在《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Change the Way You See Everything)一书中指出,我们80%的时间都在关注哪些事情没做好,而实际上将注意力聚焦于我们做好了什么才是改善进程的关键。那是什么导致我们这么关注那些消极的方面呢?答案是既有的、持续的教育模式建立起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在我们接受教育的阶段,一开始,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能收获赞美和肯定,但不久,教育的重点就转向了“纠错”,不断的聚焦在我们做错了什么上,以试图通过这种“纠错”把我们往既定的方向引导,或者说训练。这一过程强化了我们关注自身劣势的思维模式,即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试图补足。
但研究表明,将80%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优势上,集中在日常生活中你更擅长的事情上,对个人的成长更有效。如果你已经深陷强调消极方面的思维定势中,那么需要花点时间来改变这个习惯,以扭转到更积极的方向上来。
这里有些技巧可以让你获得“积极的方向感”:
清晨醒来时,回想一下过往中值得感激的事,同时想想接下来值得期待的事。
对待自己,可以稍微多留意那些进行的好的事,最好花点时间记下来。这些事往往不是什么大事,但与你而言却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处理的比较好的一次沟通,解决的一个bug等等。相比那些琐碎而“负能量”的事,强调这些对于转向积极的一面具有额外的价值。
对待他人,则可以留意他们所做的积极而有价值的事,不吝赞美。糟糕的项目经理常常只关注他人犯错误的地方,而优秀的项目经理知道促使他人成长更好的方式是强化他们的有效行为。
当一天行将结束时,做个小小的回顾,也有额外的价值。想想从那些积极和消极的事情中可以学到些什么,如何让积极的事更多?如何规避消极的事?下次遇到将如何处理?不管正确或错误的,都是宝贵的经历。
通过上述有意识的强化,你会逐步熟悉“积极的节奏”,找到“积极的方向感”。
工作中如何利用好80/20法则
80/20法则在工作中的落地非常明确:尽可能地在关键的20%的事情上花更多时间,同时尽量规避产出性少的事务,从而让工作更有成效。
首先看看你目前正在做些什么,列出工作时会做的10项任务或活动。记住,需要是你实实在在工作中确实会去做的事情,而非将要做的事或只是工作描述。
然后分别写出它们在工作时间中所占的比重。10这个数不是死板的的,可以有所不同。时间比重也不用非常精确,合理猜测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想更准确,可以在日常中以一周为单位做个统计,比如一周工作了50个小时,某项事务约花去4小时,则4/50=8%可以作为该事务的比重。
接着,列出你工作中最有价值的3件事,也就是带来最多收获或者代表你最大贡献的事。这些事可能在上面的10项任务的清单中,也可能不在或部分在。估算一下这3件事花费了你多少时间,理想状况是他们占据你工作时间的最大的3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过别担心,用不了多久你就能了解一种方法,它将教会你如何改变对于时间的利用方式,而这将会引导你走向成功。
要获得更多的指导,可以参阅于尔根.沃尔夫的《专注力:化繁为简的力量》。
生活中如何利用好80/20法则
对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列一个类似的清单,看看“二八法则”是如何在生活中生效的。在这个清单里,只列出你确实会做的事;但比如,你可能会对去美术馆很感兴趣,但除非这的确是你生活中常做的事,否则就不要列进去。接下来,同样的估算一下这些事情的时间比重。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花了最多时间做的那三件事往往并非能给他们带来最多欢乐的事情。
要了解更多有关帕累托法则的信息,管理咨询师理查德科克(Richard Koch)著有三本关于其实际运用的书籍:《迈向成功:80/20法则》,《发挥你的潜能:80/20法则》以及 《生存方式:80/20法则》。
80%成效极低的事务的根源在哪?
一个原因是“惯性”。我们早就习惯了这么做,并且觉得那些真正富有成效或带来快乐的事迟早会去做。“迟早”可能是指“时间空下来”,或者“赚了足够的钱后”,又或着“孩子长大后”。但这个“迟早”迟迟未到。
还有一个因素是所谓的“沉没成本”。研究表明,人们在某件事情上投入越多(这种投入可以是金钱、时间或情感),舍弃这件事的成本就越高,就越难以实施。比如,一部50集的连续剧,你已经看了30集,虽然越看越没意思,但很可能还是会继续把它看完,因为你觉得毕竟已经看了这么多。类似的效果还出现很多其它地方,比如持续投资的一个项目或花钱买下的效用价值不大的东西。
如何克服这种心理状况呢?很简单,零容忍。也就是坚决止损,把我们在工作时间或生活时间上的损失及时止住,避免继续划入深渊。
当然,还有一种因素是因为面子问题。成熟的解决办法是学会自嘲,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客观的回顾整件事,对自己做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