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变得富有?
丹尼尔佩纳都在《论融资》中提到,“比赛是消极防御还是主动进攻,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作者说,本书中描述的致富基本原则非常的简单,但并没有更多的人变的富有,是因为保持贫穷状态同样简单。
1)每天写成功日记不难,但每天不写也很容易做到;
2)每月将10%的收入用于储蓄不难,但每个月把所有收入全部花光也很容易做到;
3)多挣一点钱很容易,少挣一点钱也同样容易。
就像我们出去沙滩度假,有的人喜欢懒洋洋的晒太阳,有的人喜欢万沙滩排球出汗,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才是最佳的度假方式。
作者整理了没钱的人坚持的无法积累财富的原则。
1、对财富没有明确的定义
即便是开口找别人要东西,也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多少。对于财富也一样,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也不知道该给你多少。
作者建议大家清晰的定义自己的财富目标:
1)知道明确的数字;
2)写下这个数字;
3)将他转换成画面。我们潜意识里反应的不是数字或者词语,而是画面。在积累过程中,要让潜意识同步采取行动。
作者现在所拥有的正好是10年前梦想所拥有的,虽然并不比当时渴望拥有的少,但也没超过当时的想象。前面章节也提到,如果回看过去7年的财务状态,多数读者会发现数字往往令人失望。
2、目标摇摆不定
大目标没有,小目标天天换,这是生活的常态。每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就倾向提高自己的目标,当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又喜欢降低自己的目标。但我们潜意识喜欢稳定而持续的运动,所以应该尽可能少的去改变自己的长远目标。
作者提到大目标比小目标更易于实现。如果设立的目标过小,一旦和目标之间出现障碍,视线就会被挡住,看到的就全是问题,看不到目标。自然而然,就会寻找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出现问题,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所以,作者建议要设立的并非一个小目标,而是一个大目标,问题的出现就无法完全阻挡我们看见目标的视线。
同时,大目标会提升我们对机会的感知能力,这点深有感触。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如果只关心的是项目某个节点的进度,一个节点进度出现问题,就觉得天要塌了,但如果是从项目这个大目标出发,会知道一个节点只是为了实现项目,如果这个节点有问题,就会考虑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或者这个节点是否必须,而不是深陷这个节点的进度最后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
3、不将财富看成绝对必需品
这段作者写的有点飘逸,其实自己写下前半句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也并没有把财富看成绝对必需品。逆境重生,成功人士会把自己引入一种绝对必要的情景之中,作者认为我们也有能力使目标变成绝对的必需品,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经常翻看自己写下的目标,然后展示在别人面前。
4、做不到坚持到底
内容就是标题的意思,有点成功学的概念,好在看书的节奏尚可,想看看最后作者会有哪些花样,毕竟是畅销书作家。
5、不去承担责任
第二章的时候,提到我们要对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反应负责。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不将某种失败归咎于某个客观环境因素,还有一个层面是全力以赴对自己的成功负责。
全力以赴不是付出100%的努力,而是付出110%的努力。健身的人都知道,想锻炼自己的肌肉,把铁块举起10次,哪一次最重要?获得举重金牌最多的保加利亚人说,在第十一次。如果把100%看成自己的目标,能做到80%就不错,如果将1100%看作自己的目标,做到100%就相对轻松一些。
6、缺少一个好教练
即便是顶尖运动员,也需要有教练。只有教练才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运动员的才激发出来。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避免痛苦、获得快乐,痛苦虽然是最强大的动力,但过多的痛苦会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好的教练能够最大化的激发积极性,在他认为没有风险时,也会适当的施加痛苦。
而且作者把教练的作用上升到一个高度,如果要执行其他的建议,教练法则是保证其实现的最佳工具。
7、只关注自己的劣势
玩个小游戏,请写下有助于你变得富有的特点和阻碍你变的富有的特点,观察自己先写的是优势还是劣势。最先关注自身劣势的人是不会得到财富的,以前的观点是一个人只有在消除自身劣势后才能成功,但已经不是今天的主流看法。同自身劣势相抗争的人会花费大量的精力。能使你变得富有的东西便是你的优势。
很多人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变得富有的机会,就是想极力消除自身的劣势。正确的做法是为自己的劣势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对于优势,也不应该顺其自然,找一个教练系统性的指导、训练直到优势更加的强大。
为劣势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为优势找一个教练。
以上种种,如果换成正面的说法,都是作者建议在财务自由之路上要付出的代价,包括花几个小时研读这本书、花几天的时间对财务情况进行整理,然后在以后每个月的时候抽出几个小时。
这些代价与通过财富挣得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