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星期三,晴
入职第十天,朝九晚六,终于交出了一份可以发布的稿子。
我在一家企业做文案编辑,从教育行业跨到日化行业。
今天到岗时,老大问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说暂时还没有,等我想到了再汇报。
开始工作之前,我在手账本上写了一下今天要完成的事情,下班时检查,三条完成了两条。相比于昨天漫无目的信马由缰地浏览网页,实践证明还是写个待办事项更有目的、更有效率。
于是我开始按照计划,有目的地搜索行业动态消息、在电商网站搜集用户评价,并与同类其它产品进行对比。无独有偶,搜到一篇相关的行业报告,其中的某个点正好和公司的产品契合,于是我决定写一下试试。
午饭之前看资料、整合各方信息;午休之后开始下笔。之前看别人的文章容易,真的到自己写时,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语言、结构、逻辑,琢磨来琢磨去,600多字的内容,我花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完稿。初稿完成之后,我并没有急着发给老大,因为这两天从一些职场文里学到了经验:发给老大前先自己检查一遍,确保是一篇完整的稿子,而不是草稿等着老大给你改。(也不可能给你改)拟定三个标题,确定无误之后,我把稿子发给了老大。老大看了之后说:
“总体上,内容没有什么问题,但与公司的契合度还不够,不能只在最后一段才提到公司产品,一笔带过就了事,要多重复关键词。并且,你这个结尾有点仓促,最后都没有回到开头的现状上。你再改改吧!”
经过老大的点拨,再加上参考前辈们写过的文章。一个小时后,我把修改稿返给了老大。相比于初稿,二稿在文末添加了两段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关键词也重复了好几次。“嗯,这次没问题了。”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容易啊!要知道,入职第三天时,我写了第一篇稿子,结果被批得体无完肤:结构在哪儿?逻辑在哪儿?第七天时,第二篇稿子稍微好了一点,但逻辑安排和结构衔接依然不够自然。老大让我改,我没改出来。
之后老大把稿子发给公关总监,下班时,总监把他改过的稿子返给我,让我比对着看一下,以后写作时方向更明确。我看了看,内容被删减了1/3。下班经过总监的工作位,他亲自指点:“文章内容要简短一点,要让别人迅速地知道公司和产品,语言要通俗大白话一点。”
老大是从专业写稿人的角度看文章,他提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而总监是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出发,思考怎么让公司的产品迅速地被消费者记住。反思这一稿三改的过程,我总结了一下,符合要求的稿子都是改出来的。而从文章结构来说,这篇稿子应该是这样的——
开头:引出现状。(社会热点、行业动态等引入)【短小精悍,快速进入主题】
中间:结合报告数据分析,引入产品,介绍产品特色(最突出的放在最前面,不必面面俱到,但要简洁明了。)接着可以预测行业趋势、推测发展前景、告知购买渠道等。
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升华主题。(艾玛,这不是高中语文老师教过的写作技巧吗?)
最后再啰嗦一点,作为一个以文字谋生的人,练笔是不能偷懒的,因为看别人的文章和自己动手写,完全是两码事。此外,新人更应该积极主动思考,没思路时可咨询前辈,多沟通,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多阅读,将书本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