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村上春树的粉丝,读过他绝大多数的文字,但是这本书却一直没有读。没读理由很简单:我不喜欢跑步。相比于足球、排球这类激烈对抗的竞技类体育活动,一个人默不作声的重复一种机械性的动作,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但是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在一个毫无征兆的瞬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突然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没有任何理由的,就突然开始跑步了。就像村长突然决定写小说一样:在1978年4月1日下午一点前后,我一个人一边喝啤酒一边看棒球比赛。当击球手击中速球,清脆的击球声响彻球场的时候,我突然下定决心“对啦,写一篇小说试试”。
几年前,一个酷爱器械健身的朋友就给我说过,当你真正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和鼓励,一切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我当时对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你现在健身,不就是为了塑造好形体去更好的撩妹么?当你下班后累成狗,支撑你去健身房的,难道不是你那些大长腿们吗”。他年长我十几岁,当时他并没有反驳我,只是安静地说:有些东西,理解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如今,大概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还不是特别的认可。
日本文学界有好多自杀的大师。关于他们自杀的原因,之前也看到过很多的版本,说是为了体验某些生命的极致、为了表示对当下社会的不满等等。现在想想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理论,为了体验极致而伤害自己的身体,这完全就是一个自虐狂的逻辑。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完全可以向鲁迅先生一样,用文字去抨击。在书里,村长给了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一个从事创作方面的工作的人,总是避不开一个叫做“灵感”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可做琢磨,忽而有,忽而没有。在年轻时才华横溢,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目标的达成,有些人会急遽地呈现出浓烈的疲惫之色,他们虽然还是可以创作出很有美感的东西,但是作品里已经没有了那份犀利与野心。接下来他们能做的,只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将作品打磨整齐而已。创作灵感的骤减,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体验。这种不愉快,也不是自己的成就和社会的认可能弥补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成就与认可,更能加剧自己的不愉快。
从灵感的珠穆朗玛峰,一直跌落到死海,而且再无翻身可能,这种体验,才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自绝生命的原因吧?
如果希望自己的灵感能够持之以恒,就必须要打造出一种和“灵感消退”对抗的免疫系统。而打造这样的免疫系统并将其长期的维持下去,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能量。跑步,就是积累这种能量的一个有效但不唯一的途径。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精神与肉体终会消亡。谁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将这样一个分水岭往后推移,哪怕只是一丁半点。
这,就是接下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