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越来越不懂得该怎么去维系友情。
周末闲暇时,想约好友吃饭,拿起手机,在微信好友通讯录页面滑动,突然间就没了兴趣,转而关掉微信,又打开了美团外卖。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像上面的生活场景一直在重复死循环。
《重庆森林》里有句话这样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有些友谊好像也在不知不觉中过期了。
NO.1
以前的身边是热闹的,随时随地都有三两好友相约,总是有逛不完的街,尝不完的美食,即使那间商场去过无数次,那道菜吃了无数遍,但是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
现在的身边也是热闹的,只是陪伴着自己的对象换成了忙不完的工作而已,生活的现实总是让我们专注于某一方面,为了生存,我们渐渐脱离玩闹圈子,等闲暇下来时,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说:“友谊需要经营,需要长时间联系,不然就会淡了。”
这句话是事实,可我又觉得时间能够带走的友谊也只是浅交的友谊,交心的友谊是不会被时间或者距离冲淡的。
小A和小B是高中开始相识的好友。
女生嘛,八卦、零食、化妆等东西只要一分享,如果兴趣相投,感情就会急剧升温。
更何况高中3年的住宿生活,她们的感情更是一步一步从普通朋友升级为钢铁闺蜜。
很快,两人都考上了各自心仪的大学。
也许是大学的花花事物迷人眼,她们之间的联系从微信聊天页面的最上方慢慢地往下沉,最后也消散在通讯中的各色人群里。
如果心照不宣,或许彼此双方的身份就会变成是对方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吧。
但是世间的联系总是那么奇妙。
小A受伤住院,家里人不在身边,又不好意思麻烦身边的人,因此在医院里诸事不便,无奈的她只能朋友圈吐槽一波。
不曾想,那个高中时再熟悉不过的身影竟出现在她眼前,还是用当年那副吊儿郎当的语气说着,“哟,姐妹咋得啦你?”
那一刻,小A才明白其实什么友谊消散了都是多想,一切都没有变过,友谊只不过是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陪伴着自己。
交心的友谊其实不需要常联系,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彼此身边。
NO.2
踏入成人世界的自己,渐渐地也明白了成年人的生活需要兼顾到很多方面,友谊只是成年人生活中的闪光点之一。
如果总是执行着友谊中的常联系状态,那么势必就会占用到自己与对方很多的时间,很可能对两个人的生活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相信没有哪个老板愿意雇佣上班时间与好友常联系的人,也相信没有人愿意在劳累工作之后,晚上独属自己的闲暇时间里还要与好友保持着常联系。
常联系的本质很可能是想要缩短彼此双方的距离,但人与人之间总归还是需要有那么一点距离的,这些许的距离反而会让一段友谊上升到一个更好的阶段。
小C和小D这对好友,为梦想中的闺蜜生活,搬到一起住。
原本想着好友住一起,应该没有什么困扰双方的问题,没想到顾及的东西也不少。
两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待事情的处理方法,再加上没有什么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感觉还不如一个人住更好,那样子比较自由自在。
住在一起的两人,原以为会迎来梦想中的闺蜜生活,没想到有时候反而使自己不好的一面放大,造成双方之间的间隙。
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也有点微妙。
后面,两人还是分开住了,关系却渐渐恢复从前。
接纳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空间,是常联系的另一个形态,但是,却也变成了一种消极的负累。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生活终究是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的,人生这条道路最终必然是孤单的。我们会因为找到有共同语言的同伴而高兴,但我们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只有自己才能解决的问题。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永久,所以就尊重着彼此的独立性吧。
在现代人的世界里,像这种为了维持友谊像做任务般的常联系变成了一种打扰,打扰着彼此双方的生活,把每个人可以用于独处的时间榨干,同时也压榨着我们在这繁乱世间可以喘息的空间。
NO.3
人的一生会交到无数的朋友,熙熙攘攘的过客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点滴印记,有些朋友如蜻蜓划水般轻轻而过,有些却能相知相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有时候,我在想,大家嘴上挂着的“朋友一定要常联系”,其实是否仅仅是在害怕,害怕被人丢下,害怕那种周末别人欢聚的声响更加衬托出自己只有四面白墙陪伴的孤单。
余华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新的生活。
停下追赶圈子的脚步,停下表面上的热络,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而不是刻意求得。
会为你的欢喜而快乐,为你的悲伤而难过,长久的友谊只需真心,时间与距离都不能阻挡得住这份真心。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多说什么,真正的友谊从来都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