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见同事发了些徽派建筑图片,非常漂亮。这些徽派建筑群就在市区的最边缘,依山伴水处坐落着。骑电动车只需半小时就可以到,并且还不收门票。
一.
刚到门口,心情立刻就沉静下来,似乎一副美妙的山水画面映入眼中。
一排排的“马头墙”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映入眼帘,长条形的庭院,十分平整的一字铺开。
院墙之外种植着几排梅花,正值开放时节,与白墙黛瓦的色彩截然不同,但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
抬头看看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峰,与眼下这风景浑然一体。瞬间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
二.
入门之后,进入眼底的是一派长长的长廊,木质的立柱中间隔出一排排天然的座位。
每隔3/5米,会有一圆弧形的进口,框上书写着特别诗意的名字,字体也是极美的!
行走在长廊上,脚步自动的放慢下来,突然会从心里生出份吟诗作赋的冲动。“大观园”里“金陵十二钗”们伤春悲秋或是歌咏梅兰竹菊的心情大抵就是这般吧。可以想见,夏日炎炎中,于这长廊中吹吹凉风,当是极好的。若是遇着下雨天,在这长廊中看看春雨,只要风不是太大,都是不错的景致。如诗如画的长廊中,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三两女子,衣袂飘飘,或是琴棋书画,或是舞文弄墨,真个是天人一体,韵味无穷。
三.
如果长廊里给人的感觉是舒适,惬意,与自然的融合。
那么,接下来进入的正厅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在大厅正中位置,摆放着一张方桌,两把方椅,依旧是木质的屏风,大小不同的格子不会给人“填满”的感觉。
屏风上“护国佑民”几个大字,给人一份庄严,肃静的感觉,还有两侧的对联,都提醒着我们这里是很严肃的地方,不得嬉戏打闹,你追我赶或者是花言巧语般
依稀中还记得,这也是召集家族会议,以及教育子女的地方。
四.
这大气的感觉既来自于中规中矩的布局,整个房间的宽敞,高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抬头看处,从一个大大的天窗中射出一片强烈的阳光来,使得整个房间特别的通透明亮。
天窗西面是一个大理石块铺砌的积水池,在四个角落都有管子将雨水引到室外,纵使是倾盆大雨也是不怕的。
环顾四周,纵深大约有10米深的,高度估计也有5米开外的宽敞大厅中。
间隔有序的摆放着几颗栋梁之材,从色彩上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饱经沧桑。进而,也再次证实了确实有着“撑天之力”。
整个墙面都是木质的,在进门处一般还会有几块石碑,属于晶莹剔透的那种。
地面也大多是水泥,或者是大块大块的石头铺砌而成。
几乎每块木头上面都会有各种图雕,比如雕梁画栋说的就是这个,当然,也不只是龙,还会有各种小动物或者是生活场景,诸如清明上河图之类,只是复杂程度不一样罢了。另外,还会有各式的山水画,悠然见南山的场景,孔子施教,二十四孝图....各种反应人文或是山水景观的,根据房屋主人的个人兴趣,不一而论。
各大厅,还有客房之间相连着,有时候几栋房子之间也会有相桶处,然后也自然就有了长长的巷子。
记得我们学过“雨巷”,想想都是极美的,再想想我们儿时一起乘凉,玩耍时候的小巷子,现在还能记得那份清风徐徐的惬意。
五.
在屋子周围,自然是有山水的,当然,还包括长廊,卧桥,假石,颜色各异,季节不一的花草
卧桥,假石边上,一般会有小亭子,现在也会有一些老年人在那吹拉弹唱。
如果想要清静的话,直接坐在石头上就可以了,有些石头还真的像椅子一般形状。
坐在石头上,闭上眼睛,近处流水潺潺,嘀嘀嘀嘀,很有节奏感,伴着耳畔清风徐徐,心跳的节奏和流水慢慢的就同步了
然后,从远处传来天籁般的声响,有时候是古筝,有时候是古典歌曲或是江南小曲
想想苏轼所说:唯山间之明月,而眼得之即为色,目遇之即为声...
六.
体会完自然风物之后,还有两件非常值得一做的事,那就是:喝茶,看书。
说起喝茶,那也是极讲究的,虽然我不懂。
从泡茶师那长发,围巾,还有那优雅的坐姿,以及那缓缓的手法中,自然就可以感受份被文化和自然浸泡的天然气质来。
虽然是需要花上半个小时等着那茶水烧开,大家却是那样的“不急不慢”
此刻,我们也不会担心时间的流逝,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是在消耗时光。
因为,生活本该如此,喝茶,读书,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短暂,何须如此匆匆?
走出宜园,望着高楼大厦,心里有些许沉闷:在快速发展中,我们遗失了很多让人心淳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