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14号凌晨一点钟了,一想到晚上要交写作作业了,而我还一个字没动,就特别的焦躁,而越焦躁,就越写不出东西,即便使劲憋出来那几个字,也是不忍卒读,这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在万念俱灰之际,我注意到了书桌边上的那本《槽边往事》,想起了菜头叔那慈父般的目光,于是浮躁的心立刻平静下来。
要不今天就聊一聊我眼中的和菜头吧!
和菜头是我特别崇拜的作家,他是我认为的在这个世界上少有的“活得明白”的人,读他的文字,总有一种能让心中的郁结之气喷薄而出,于是整个人便豁然开朗的感觉。换句话说,我对很多世界的模糊认知,在他的笔下都有了非常清晰的轮廓,读他的文字,特别能学习到,一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该如何去正确的思考问题的。
就比如前阵子的“高利贷辱母事件”,但网络上还在沸沸扬扬的各种怼观点时,和菜头写了一篇文章,叫《七天》,从时间的维度,刻化出了一张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演进路线图,让我们知道怒从何来,又因何而平静,对大众情绪有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客观认知。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接触到了传播学的“激荡理论”,原来,公众对于舆论事件的态度,其实是处于某种激荡之中,从一开始的各种偏激,到后来各种声音此消彼长,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不得不佩服和菜头凭自己的观察就琢磨出了类似的理论。
如果细读他的文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地铁扫码事件”,我们均能从他的分析中,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看世界的视角。
我记得万维刚先生在得到上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说过一话,大致意思就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通过“计算机辅助写作”来写出有干货、有严肃研究结果支持的好文章来,而那些无病呻吟的鸡汤文字根本配不上这个时代。
所以读万维钢的文字,常常能够看到他各种引经据典,引用各种科学杂志,学术论文,把一个问题剖析的很透彻。
我觉得和菜头和万维钢最大的区别就是,和菜头的文章基本不会引用别人的东西,每篇文字更像是他丰富人生阅历的传授。每次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品一壶温和的茶水,享受着刷新三观的过程,并很少会感到焦躁不安,怪不得和菜头号称自己是“网络慈父”呢!
所以,今天的文章更新,就容许我鸡贼下,重温他的文字,与你分享书中的宝藏……
以下这三段文字不一定是他的文章里最精彩的,也不一定是最能代表他的文风的,但却是我此刻重读他的书时,共鸣感最为强烈的的,我把它们摘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慨,喜欢在菜头叔的文字里惬意徜徉的感觉。
《迁徙为何》
选择在家乡还是超级城市生活,本身就是选择生活的方式。这种选择与其说是基于能力,毋宁说是基于性情。在小城市里生活,活在探照灯下,活在各种比较之中,活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里。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对家族的价值,对于关系网的价值。
在超级城市里生活,万人如海一身藏,没有人在乎你是谁,你在做什么。无论在这里混得是否如意,这种能够长嘘一口气,隐藏在陌生人中间的感觉,还是会让许多人感觉到安全和放松。你的价值就是你个人的价值,这里是赤裸裸的买卖市场,你总有个价,它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这段话是菜头叔在一篇文章里对小城镇和大城市生活区别的描述,我第一次看时就特别有感触,现在仍然是被戳中。作为一名深漂,非常能体会那种“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感觉,工作一年多了,社交圈子也没见长,没有人在乎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做着什么事,日子过的确实蛮悲惨的。
父母近来也开始为我的未来担忧,劝我回家乡工作,然而每次我都以工作很稳定,对未来有规划搪塞过去。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规划,我只是觉得,大城市还是给我更多的可能性吧,年轻就是要不断的去探索自身可能性的疆界,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所以,未来还是要尽可能的去打开人生的超链接,不能受限于当前的工作,尽早定一个规划。年轻的时候,任何选择背后的机会成本都太高,那可不亚于真金白银啊。
《职业荣誉感》
一个人不得不去工作而糊口,而如果仅仅是为了糊口而工作,那么生活也当真悲惨。所以,需要某种超拔于大米之上的光辉做引导,脱离生存的初级层面,进入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从外部世界取得源源不断的滋养。于是,同样是换大米,有的人唉声叹气,而有的人两眼发光,甚至可以忘记了大米这件事。
做什么不重要,做事能带来的精神满足才重要。在这里我谈荣誉感,但不局限于荣誉感这一项。从工作中获得的如果仅只是金钱,那么再多钱也无法让人觉得满足和快乐。和对的人做带劲的事情,无论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找寻的方向。
上面两段话,是和菜头谈对职业的理解,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有相当程度的共鸣,但读完后,仍是长叹一声,无从下手。关于职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90后,仍然处于职场的探索时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不明晰,这一块确实挺令我头疼的。
记得大学时老师说过,工作就是“为了谋生而典当自己的自由”。最近也学到一个词,叫做“心流”,即做某一件事能够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哪怕不能实现物质上的自由,能够经过探索,找到感兴趣的职业,进入“心流”状态,实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也是不错的,不过这两种自由都是可望而不可即。
《人海之岛》
文笔也好,结构也罢,对于我来说现在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如何有效地制造一点涟漪,能让你感受到我的想法,这是件有趣的事情。慢慢地,我终于有点明白了文章应该怎么写。文字的终点是眼睛,眼睛到心灵的这一段,需要文意去完成。文意的终点是心灵,心情到灵魂的这一段,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经过。
这一段时和菜头在谈自己在《槽边往事》的写作体验,对于他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文字,他认为是一头拉磨的驴,在拉完一天的磨,在槽边吃草的思绪。特别喜欢他这一段对于写作的表述,普通的文字只能到达眼睛,有生命力的文字是能够直达心灵的。
随意在书本上摘抄了三段话并抒发己见,再一次感受到了慈父般的温暖,有空的时候多翻一翻《槽边往事》,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