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得不说,第一眼见到冯梦昭,萧之瑾脑中划过的是金庸对于郭襄形象的塑造;而郭襄又萧之瑾在神雕中最喜欢的人物,所以一下子萧之瑾对冯梦昭就有了亲近的想法。
冯梦洱呢?她出身京城世家,从小到大身边都不乏父亲同僚家的小姐或是如自己堂姐堂妹般从小便被教育成仕途经济模样的大家闺秀;然而她偏偏看不上那些女孩儿,要么觉得人家矫揉造作要么认为人家骄横跋扈。在她看来,朋友是宁缺毋滥,只要有跟自己投缘的,那便是一辈子的姐妹了。
萧之瑾恰巧就是冯梦洱觉得投缘的,不像京城大多数官家小姐故作大家闺秀那样古板,一笑一语都有灵气不说也没有像其他刚到京城的小姐那样为了融入这里极力的与自己套近乎;谁叫萧之瑾骨子里是一个现代人呢,虽然她知道自己在京城需要朋友但阶级等级思想并没有影响到她与自己有好感的朋友也就是冯梦洱相处。
初六那日后,冯府便成了京城内与萧府有公开信物往来的第一家;初七一大早,萧之瑾跟母亲请安后在小花园进行了自诩为强身健体的散步后,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院儿内,玉兰将藤椅按萧之瑾的要求搬到廊下,萧之瑾刚坐定拿起书,就看到玉绦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从月亮门进来。
“小姐,您去请安的时候门房上的张婆子进来递话,说冯府的三小姐着人送来了一盒府上新做的点心,说是给您的,奴婢就去耳门那儿取了;是冯小姐的丫鬟彩蝶送过来的,说是食盒下面还有有一封信给您”
萧之瑾戏谑道“我说这一会儿的工夫,我这院儿里怎么都没人了,难不成玉绦也跟我学的要睡个回笼觉?”
“小姐竟拿奴婢说笑,这睡回笼觉的小姐整个大周朝啊估计就咱家这一位了,是吧玉兰”
萧之瑾这纯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到大周朝以来,六岁起她就要按这里的规矩天亮起床然后去给父母请安;对于一个穿越前每天接近八点才起床的现代人,这条规矩太折腾人了,所以萧之瑾每次请安回屋后都一定要睡个回笼觉。许嬷嬷到萧府后首先开刀的就是她的这个习惯,为此,萧之瑾没少吃苦头;后来,这当然也就成了萧父、萧母、许嬷嬷和玉兰玉绦时常调侃她的笑料。就像这一次,本来是萧之瑾调笑玉绦的,一下子就被人反将了一军。
“行啦行啦,玉绦你就会那这个来说事儿”
玉兰结果食盒后打开,只见六个白兔状的糕点栩栩如生的立在那里,打开下一层,一封写有“瑾儿妹妹亲启”的信静置在那儿。
原来这白兔儿糕是冯梦洱亲手做的,送来给萧之瑾这个朋友尝尝看。尝过之后萧之瑾惊叹于冯梦洱远高于其年龄的手艺同时不禁有点作为朋友的受宠若惊;当然也有点相形见绌,因为自己既没有这么好的厨艺也没有什么亲手做的可以拿得出手的回礼。
事实上萧之瑾还没有开始学厨艺,刺绣也是刚刚起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自己写的字了,可是总不能写一幅字送去吧,况且看到信里冯梦洱的字迹,跟自己的比起来甚至还更清秀一些;这下可难到萧之瑾了。
“玉绦,你去跨院儿把许嬷嬷请来”许嬷嬷虽然在萧府内,但严格意义上并算不上是萧家的下人,除了萧之瑾或是萧夫人交代需要她参详打扮、和每周固定的礼仪课的时间外,她是不必在萧之瑾这儿立规矩的;萧家待这位许嬷嬷很客气,将萧之瑾那间小院儿的左跨院作为她的住所,院子虽小但是独立一所总归是表示对她的尊敬。
不消一会儿,许嬷嬷便穿过左边角门来到了主院;萧之瑾让玉兰在廊下置了一把椅墩便让玉兰玉绦退下了。其实除了出自己的院儿所必须的丫鬟跟随外,大多数时候萧之瑾是不愿意让玉兰玉绦在自己近前伺候的,毕竟什么事情都有人看着也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嬷嬷,昨日梦洱姐姐就对锦州很感兴趣,可是如果我送一本锦州风物志作为回礼,会不会显得不够诚心?毕竟人家是亲手做了点心给我,可是我也确实拿不出什么亲手做的东西啊”
“回礼只是一个心意,小姐你只要在信里说明白就可以了;再说冯小姐送点心来目的也不是来换小姐做的点心啊。”
萧之瑾还是有一些犹豫“可是总觉得虽然这本书是她会喜欢的,可是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奴婢见夏天小姐挂在扇子上的如意结很漂亮,又是小姐自己想出来,如果小姐确实非要自己做点什么才说得过去,那就给冯小姐打一个那种样式的吧”许嬷嬷抬头看到灯笼下垂着的如意结,突然想到在锦州刚到萧府时曾看到萧之瑾手里拿的团扇下挂的如意结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样式,一开始以为是玉绦玉兰打出来的,毕竟萧之瑾不过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娃,一问才知道竟是萧之瑾自己想到自己做的,当即就觉得这家的小姐与别家不同,后来相处久了这样的想法越发强烈了。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么办!”不是萧之瑾多聪明,能做到一学打络子就融会贯通、一通百通,也不是她在这方面有什么过人的天分,实在是许嬷嬷说的那个如意结是在现代中国结里面最小最简单的一种,那日母亲教她打络子剩下了几根绳儿,萧之瑾觉得丢掉太可惜了,又想到了自己在现代唯一会的一种,就拿起来编了一个,萧母看到后很惊奇,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样式的,问她是跟谁学的,萧之瑾只好推说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q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