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琼瑶,相信大多数的七零后、八零后乃至九零后都不会陌生。
她不仅是享誉华人世界的言情作家,更是编剧、爆款影视剧制作人。
琼瑶以其真挚细腻的文笔,描述了一段段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她笔下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无数人心神向往,许多人的爱情观甚至因为那些痴男怨女而改变。
那么,能写出这么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爱情故事的琼瑶,她的人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和她的文字相比,琼瑶的人生同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现在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绝世言情女作家的一生。
琼瑶的人生,可以分成五大部分。
1.颠沛流离的童年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琼瑶一名取自《诗经.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琼瑶截取其中的两个字,和她言情作家的身份很相配。
琼瑶的父亲是一位国文教师,母亲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大家都知道琼瑶年轻时那段惊世骇俗的师生恋,但不知道琼瑶的父亲母亲也是一对师生恋。
不同于琼瑶夭折的初恋,她父母的恋情很成功,为了纪念两人相识的学校“两吉女中”,父亲给身为长姐的琼瑶取名为“喆”。
又因为和大弟是龙凤胎,父母给他们取小名,琼瑶乳名“凤凰”,大弟乳名“麒麟”,足以看出对他们的重视和良苦用心。
从出生到四岁,琼瑶和父母一直住在四川,后来因为祖父思儿心切,父亲就携妻带子一起回了湖南衡阳老家。
哪知湖南接连被攻破,不能久留,他们想辗转经过广西、贵州再回四川,哪知一路颠沛流离、险象环生。
琼瑶在书中详细描述了那一段流亡生活。
为了躲避战乱,尽快回到相对安全的四川,6岁的琼瑶也要和大人一样,坐脏兮兮的、拥挤不堪的难民火车、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还会不时遇到日本人的搜查,虽然最后都侥幸逃脱了,但其中的惊心动魄,读来还是令人胆战心惊。
有一次琼瑶的父亲雇佣了两个农人用扁担挑衣物和弟弟们,但走着走着农人就不见了踪影,遍寻不见的琼瑶父母慌了神,要知道,那可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妻离子散是常有的事。
琼瑶父母找不到弟弟们,衣物也不见了踪影,一无所有的他们心灰意冷,最后在经历一番思索后竟然决定带着琼瑶投河自杀。
河水渐渐淹没了琼瑶的脖子后,强烈的求生欲迫使她不停大喊,琼瑶的父母听到后终于醒悟,这才决定不去赴死。
所幸最后终于找到了2个弟弟,一家人才有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
后来,他们又辗转在四川、上海和湖南老家短住。最后为了躲避内战,费尽千辛万苦才抵达相对稳定的台湾,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2. 郁郁不得志的少女时期和夭折的初恋
琼瑶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远离了童年的动荡而变得美好起来。那个时候琼瑶的文采已经开始展露,但除了国文成绩,其他科目都差得一塌糊涂。
因为成绩不好和优秀的弟弟妹妹比起来自惭形秽、还有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来自高知家庭的压力,她整个的少女时期都过得郁郁寡欢,生活里没有一丝光透过来。
因为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好,无法面对父母,琼瑶还选择第二次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说第一次投河自杀是她的被动选择,是不得已为之,那第二次的自杀就是她的主动选择,是她对现实的无奈逃避。
由此也可以看出那段时间琼瑶的精神压力之大。
几十年后,琼瑶在自传里提到这段日子,还是会觉得喘不过气来。
在琼瑶最迷茫无助的时候,她的国文老师出现了。
试想在一个女生情窦初开最懵懂的年纪,出现了一个知识渊博、温文尔雅、集才情和人品于一身的人,这个人既可以和她谈论诗词歌赋和人生哲学,又让她在孤立无援的学校有所寄托,也让她得到了在被边缘化的家庭里得不到的重视,支持她、理解她、尊重她。
这样的一个人,又有谁能不动心呢?
琼瑶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之情,而老师对琼瑶,也充满了怜惜之情。
当时的琼瑶有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而老师背井离乡,一个人在台湾当教员,妻子早逝,心里自然也是孤独寂寞的。
而他们的这份孤独寂寞,又很容易演变成爱情。
总之,这段恋情,琼瑶和老师都爱得痴缠。
然而,这段有着二十五岁年龄差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得不到世人的理解。
琼瑶书中写到,老师苦于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会在喝醉后用泪眼看着她说:“为什么让我们中间,差了二十年!”
又或者:“二十年有什么了不起?当我八十岁时,没有人会说我不该追求六十岁的你!”
喝得更醉一点,就说:“我哪里有四十岁?我根本没有四十岁。会为你这个小女孩疯疯癫癫,我的心态停留在十八岁!智商只有八岁!”
如果琼瑶所言属实,那老师也是一个情种,会在四十多岁的年纪,为一个十几岁的女生奋不顾身。
最后,老师要琼瑶去考大学,约定如果琼瑶大学毕业还没有变心,就要为他们的爱情在父母面前争得一席之地。
从那以后,考大学就成了琼瑶唯一要做的事。
但背负着重重压力的琼瑶,最后还是落榜了。
落榜后的琼瑶觉得爱情无望、学业就此结束,生无可恋,再次选择服药自杀。
三年内二度求死,琼瑶的父母也被逼疯了。
正是这个时候,琼瑶和老师的恋情也曝光了。
琼瑶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把琼瑶的落榜、厌世、自杀和悲观都归结于她的老师。
恼羞成怒的琼瑶母亲跑到学校、教育局和警察局举报了老师,不仅让老师丢了工作,身败名裂,还让琼瑶也沦为了大家的笑柄,接受身边人的指指点点。
最后,老师和琼瑶约定一年后,也就是琼瑶20岁(台湾规定20岁成年)生日那天,老师在嘉义火车站等她,如果她不来,就一直等下去,等一星期。
在老师看来,20岁的琼瑶已经成年,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她的人生,已经不需要别人支配了。
老师走后,琼瑶又被母亲要求复习备战联考,但同样以失败告终。
当琼瑶终于决定去赴约的时候,琼瑶母亲却宣布要为琼瑶和双胞胎弟弟庆祝二十岁生日,并在生日宴会上宣布:再也不插手琼瑶的事情了。
大概是母亲的伤心落泪触动了琼瑶,琼瑶不忍母亲难过,于是决定不去嘉义赴约,在此后的一周,琼瑶都没有赴约。
自此,琼瑶这段持续了一年的初恋,最终夭折了。
十几年后,琼瑶辗转得知,那一年中,老师给她写过几十封信,想通过各种渠道寄给她,但琼瑶始终没有收到那些信。
这样也好,如果琼瑶真的和老师走到一起,老夫少妻的搭配必定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而整日囿于柴米油盐的生活,这个世界可能就多了一个怨妇,少了一个享誉华人世界的女作家。
琼瑶这段戛然而止的恋情虽然没有美好的结局,但好在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在年老的琼瑶回忆起来,老师仍然是那个无所不知的、才情和人品俱佳的人。
如果真的走到一起,现实打破想象,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么美好了。
真好啊!你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美的样子。
后来,琼瑶按照她和老师的约定,把这段恋情写了下来,这部取材于她真实经历的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热烈欢迎。
这部小说,就是为她叩开写作大门的、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窗外》。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