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是一个平凡的星期天,但是老妈告诉我成都市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大展今天就是最后的一天了,我不禁一个激灵:虽说这个展览从去年12月就开始在展了,而且据说突破了参观的人数记录,但是我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去过!于是我决定排除万难踩着展览的deadline去看上一看!
风一样的我风一样的来到了成都博物馆,拿身份证换完了参观票(没错,这个展览是全免费的),就看到了下面的人山人海的盛况,我觉得这至少说明两点:
1. 成都人民热爱文化事业,精神可嘉
2. 成都人民拖延症也是比较严重了。。。。。
在耗费了差不多半小时的排队之后我终于跟随着热情的人群挤进了展览大厅,发现依然不能自由通行,只好跟着大队伍一步一步的挪。。。。。不过展览的安排倒是非常有心思,在人最多最挤等待被保安放进正式的第一展厅的地方安排了一个敦煌壁画的介绍,主要是告诉观众敦煌的画手大大们都是怎么搞艺术的。
相比起我们在明亮宽敞的画室里面使用各种现代化材料画画,敦煌的大大可是要不容易多了!比如说因为在洞窟里画画,所以得先要加工岩壁,术语叫做“地仗制作”,也就是用粘土,灰土混合石膏在岩壁上涂平做底——这个工作量可不小,但是没办法啊,不弄平没法画啊!
等到岩壁被抹平了,那么接下来的步骤我们就很熟悉了。这是打草稿。
上色
勾线
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下敦煌的大大们使用的颜料,绝对高逼格!纯天然矿石或者植物制作,颜色丰富,着色良好,持久不掉色,话说现代的画材商家有没有考虑复制一套,我咬咬牙也要收啊!
好了,现在大家可算是了解了当年敦煌的画手大大们的艰辛创作历程了吗?要我说还远远不够呢,因为当年的大大们都是在荒郊野外的洞窟里日以继夜的画画,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穷尽一生就蜷缩在低矮阴暗的洞窟中,依靠着油灯微弱的照明,将个人生活需求压缩到难以想象的最低程度之后,为我们留下这绚烂瑰丽的艺术珍品。。。。。一旦你接受了这种设定,大大们那超越时空的牛逼闪闪,能够震撼到你了吗?
看完引导篇,我终于被允许进入正式展厅。这里我说明一下,本次展览共有五个展厅,一楼是石窟展,主要是敦煌和榆林的七个精品洞窟展览;二楼是张大千敦煌画作展,因为在省博曾经有过专项展览,为了节省时间这次我没有看;三楼是“龟兹和克尔孜”,即新疆石窟艺术展,四楼是丝绸之路上的壁画以及造像艺术展,地下室是“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基本上就是各种编外丝绸之路(包括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各种艺术品,算是个主展览之外的周边。当然了,这次展出的石窟和壁画全——部——都是复制品!仅仅只有最后一个展厅“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之中包含有部分由其他博物馆支援的文物真品。想想也可以理解,总不能把石窟和壁画挖出来再运走展览吧。。。。但是虽然是复制品,所有展品的还原度也非常非常的高!所以我们要摆正看展览的态度:我们并不是去看千年前的文物的,我们是去欣赏由丝绸之路上的石窟以及壁画珍品所代表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的艺术的!呜呼!写了半天我终于能够点题了!
由于我有小学游记恐惧症,我就不一个展厅一个展厅的写参观流水账了——相信那样你们也不爱看。我就直接开主持人视角把展品都整理出来按照时间线慢慢罗列了。其实说是欣赏艺术,我们也可以说得更加轻松一点,我们就是好奇,我们就是八卦!我们就是想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拥有怎样的审美?过着怎样的生活?这种可以透过一千年的时空距离依然可以尽情窥视的感觉简直叫人热血沸腾吧!好了,那么就请你跟随我的脚步进行一次虚拟穿越,来享受这跨越千年的艺术大餐吧!
在这次展览中出现的艺术品年代最早的是北魏。听起来似乎不太带感,没关系,我帮你百度好了,这是公元4世纪在中国北方崛起的由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它在大约公元5世纪的时候统一了北方,开启了南北朝之中“北朝”的历史。北魏王室有两大特色,一是急速汉化(想想魏孝文帝迁都,这下熟了吧!),二是笃信佛教。所以在北魏统一北方并且逐渐繁盛起来之后,他们不遗余力地建造了很多很多很多的佛教洞窟,最有名包括山西的云岗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若干北魏石窟,以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北魏石窟,个个都是工程大手笔。。。。北魏的艺术风格十分鲜明,影响了整个北朝的审美观。比如说,最典型的北魏壁画是这样的,生动的向人民群众描述佛经故事,毕竟那个年代的老百姓能认字的不多,佛经的传播就要靠画手大大了嘛!
构图很生动,配色虽然简单但是还挺和谐的,注意人物形象从面容到身材都是很典型的胡人形象。其实值得注意的是,北魏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当年的画手大大发明了一种十分高级的画法哦,请看下图。
这幅壁画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个人物身上都画着很多粗粗的墨线,人物面部更是有着很多墨水画的黑圈,这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北魏画手大大特别开发的上色技:“晕染法”,是用来表现人体肌肉的光影的,主要手法就是先用墨线画出阴影的部分,再慢慢的将阴影晕染出去形成立体化的效果的。你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两幅画就会明白晕染法的效果了。而这第三幅壁画很明显因为某些原因,只上了墨线却没有来得及晕染,不过看起来也还是萌萌哒的不是吗?
除此之外,北魏的壁画还有这样的:这就是北魏的飞天。貌似和我们熟悉的那种上了春晚和奥运会开幕式的身材曼妙的美少女飞天非常不同。我怎么感觉北魏的飞天都是一群身材健美的大小伙子。。。。虽然画风也相当灵动,但是明显不是轻盈范儿,你看飞天们的身体都坠成V字形了。。。。
这是北魏的猛男。。。。呃。。。还真是够猛的,注意猛男们的肤色,这至少是三个不同的民族吧
来欣赏一下北魏壁画界的镇圈之作,我相信80后的小伙伴一定会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没错,就是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该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就是直接copy壁画的哦!
也许你在欣赏完北魏壁画之后还是觉得他们的艺术风格太灵魂画手了。。。。。没关系,北魏也有写实主义派的艺术作品,请看北魏的人物造像。
每个朝代的人物造像是最容易看出那个时代的审美观的,因为造一个人像那也不容易,自然要把最受好评的形象摆出来了!你看这两个人像尽管发型和衣着不同,但是面目身材都迷之相似,自然代表的就是北魏时期的大美人的形象啦!总结一下北魏大美人就必须拥有饱满的脸颊,直而高挺的鼻梁,弯眉细长单眼皮,自然带笑的薄嘴唇,修长瘦削的身材——其实仔细看看还是带有鲜卑人的种族特点,只不过此时的北魏社会已经汉化很深,造像全都穿着魏晋时期那种风度翩翩逼格闪闪的长款汉服,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出壁画上那种胡风了。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仔细看看北魏大美人。不管以现代的眼光看来美不美吧,我觉得他嘴边那点微妙的笑容还真是有几分神秘的吸引力呢。
看完了北魏艺术品,我们来转战一下地域。欣赏一下时代与北魏基本同期但是与中原远隔千山万水的西域艺术王国。下面的展品全部来自本次大展中的一个独立展览“龟兹和克孜尔”,展出的是从新疆龟兹(这个地名读作“秋词”)和克孜尔发掘的众多洞窟中的壁画。新疆在唐朝中后期被丢失给阿拉伯人之前一直是虔诚的佛教世界,甚至中原佛教也是从印度辗转西域流传进来的,数百年的经营让新疆也留下了许多的佛教艺术品文物。不过尽管都是同时期的佛教壁画,西域风和中原风差别还是相当大的,比如说这样的。。。。
先不说西域壁画的人物形象一看就是歪果仁,就说画风,如果说北魏壁画是小清新绘本风,西域壁画这就是浓墨重彩的油画风吧!不过这种画风好像也迷之眼熟,看介绍说是受到了印度健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我仔细脑内回忆了一下印度的各种图片电影,好像是有那么点味道。。。。。毕竟当时的西域隔印度更近,佛教传入西域的时候顺便把画风也带了过来,这完全说得通;至于北魏那大相径庭的画风,肯定是中原的画手独立发展的啦!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印度风格的西域帅哥
印度风格的西域美女
甚至还有印度风格的西域飞天。。。还真是威武雄壮孔武有力啊。。。。。
当然有一些壁画也不是那么印度风。。。比如下面的这幅星象图,你要不说是公元5世纪的西域佛教壁画,我乍一看还以为是从哪个教堂的彩玻璃上面抠下来的呢。
这幅同样也是星象图,更加有中世纪风格
好吧,你说这个西域画风是怎么回事,一会印度风,一会中世纪风的,难道它就没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了吗?当然也是有的,其实上面两幅图片里面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不太明显你没有注意到。看看这一副就一目了然了。
看到了吗,这就是西域佛教壁画独有的构图:菱格画,就是把画面分成很多以不同颜色标识的菱格,每个菱格里都画上一位佛,是不是富丽堂皇的感觉?什么?你说你有密集恐惧症?
我们还可以把菱格画大一点,每个格子里面画一个故事。然而神奇的是,这幅菱格画你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画风配色和之前的北魏壁画很接近哦,估计是西域和北魏的画手大大们进行了业务交流的结果吧!
好吧,我们现在从遥远的西域再回到中原,紧接着北魏的一个被展示的朝代叫做:西魏。它名字和北魏这么像,当然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啦!实际上,北魏到了后期经历内乱之后国力大大衰落,于是朝中的两大权臣高欢和宇文泰各自挟持了一个北魏皇族,将统一的北魏分裂成为了两个国家。为了标榜自己的政治正确,这两个割据政权国号都叫做“魏”,只不过在历史学里面为了区别,我们就把在东边的高欢执掌的国家叫做“东魏”,在西边的宇文泰执掌的国家叫做“西魏”。——话说高欢和宇文泰这两位乱世枭雄的相爱相杀十分精彩,可以拍一百集电视剧,但是因为至今没有被于正叔叔和玛丽苏写手看上,所以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毫无存在感,人气极低,也是相当惨了。。。。。
尽管两个魏国都继承了北魏的笃信佛教和不遗余力进行石窟建设的传统,但是由于西魏的基本盘在关中,陇西一带,控制了丝绸之路,所以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上留下的佛教艺术品,只有西魏版本的。在这次大展中最重头戏的七个复原洞窟里面,就有一个西魏石窟,来看看这种全新的一体化展示方式给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吧!
在展示的七个石窟当中,西魏石窟是年代最早体积也最小的一个,可以理解,毕竟此时还是大分裂时期,西魏的生产力和后面繁荣的大一统朝代还是很有差距的。然而生产力水平低可挡不住当时的人民群众对信仰的无限憧憬,这个小小的石窟可是极尽精美的!你看,洞窟的一面墙上凿出一个半弧形的神龛,当中端坐着一尊面目恬静的佛像,还披着非常潮的格子披肩,他就是这座石窟的主人。
以唯一的造像为中心,洞窟的墙壁上都绘上了丰富精美的壁画,请看佛像头顶的莲花,头部后面的神光图纹,以及飞舞在神光旁边的同样孔武有力的飞天。从中心点向外辐射,便是各种菩萨,护法,神仙的画像,相比起北魏时期的壁画,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经过一个多世纪,西魏的画手大大让壁画明显有了更加丰富的配色和细节感。
右边的壁画我们可以放大看看,好像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不是有点像之前西域的健陀罗“印度风”,于是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由于西魏基本盘更加靠近西域,所以他们的画风会更加受到西域风格的影响?
这是另一边墙壁上的壁画,注意看绘制的几个形象都很有趣:最上面的佛肤色深黑,貌似是印度本土人形象?中间左边的那位梳着奇怪的发型,这是北方游牧民族传统的“髡发”习俗,就是成年男性要按照民族习惯把头顶大部分头发剃掉只保留少量,看来这位是西魏土著鲜卑人了;中间右边这位更加神奇,象头人身,这很明显是印度佛教传过来的特色,佛教中土化之后我们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形象了;最下面两位又很明显是西域人。这整个一个国际纵队啊!
这是另一边墙上的壁画,尽管佛像旁边伺立的人像面目都没有画上,但是从服饰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群汉人,或者已经深度汉化的鲜卑贵族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下面那排菩萨头戴花冠,身穿长裙,肩披披帛,这都是北朝时期贵族女性的打扮。
这是另外一副更加清晰的菩萨壁画,这里可以看出西魏时期最流行的女装款式,很明显,当时的审美追求的是飘逸风。
除了墙壁,洞窟的天花板也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在那里,西魏的画手大大绘上了繁密的花纹,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室内装潢风格——还真是够奢华的!
西魏的艺术当然不仅仅止于这个洞窟表现出来的部分,从麦积山壁画展示中的西魏部分,我们是可以看到画手大大的画工进步的,比如说同样是说法图,下面这幅就比北魏版的构图复杂多了。
更加复杂的构图也出现了。在这副壁画里面,不仅包含了具有相当数量的人物,还有景物和建筑,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构图最复杂的一副作品,但是画面布局却错落有致,繁而不乱。由此我们看到从这个时期开始,丝绸之路上的画手大大们已经具有了绘制大型场景的功力,这种画风会从此在后世作品中不断进步,形成我们熟悉的隋唐敦煌壁画的主流。
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从西魏时期开始,画手大大们在画面中绘制纹样图案的方式开始向更加细致和更加繁密的程度发展。比如说,说法图佛祖身周的火焰纹,以及大型场景壁画左上天空的流云纹。这大概当时流行的一种审美趋势,需要一些有象征意义而又形态规则的图案来将画面装点得花团锦簇。这种纹样的绘制方式也影响到了后世尤其是隋唐壁画的审美风格——我们在历史学上经常说,西魏是隋唐的摇篮,主要是指隋唐的皇族和势力基本盘几乎都来源于西魏贵族;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未尝不是如此。
这是西魏壁画中的纹样特写,我觉得非常有Logo感
看完了壁画,我们来看看西魏风格的造像,这是一对西魏时代的金童玉女,男孩子梳着锅盖头(。。。。。),女孩子倒是挽着可爱的双鬟。
和北魏的造像比较一下,这两个西魏的少男少女的面相又有了一些变化,那种鲜卑式的削鼻薄唇的特征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两个孩子的五官展现的都完全是汉族传统的中正柔和的审美取向,似乎代表着这一时期的西魏,民族融合比起一百年前更进一步。当然,孩子们那从北魏继承下来的唇边的神秘微笑依然一如既往有吸引力。。。。。
紧接着西魏的时代叫做北周。虽然名字差距巨大,但是国家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一直掌控着朝政的权臣门阀宇文氏把傀儡皇帝废了自己做皇帝改掉了国号吗?——多大点事,我还以为抢鸡蛋呢!如果说西魏是隋唐的摇篮,那么北周就直接应该算是隋唐的前身了,因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本人就是北周末代皇帝的老丈人,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爹本人就是北周重臣。。。可以说,在北周时代,中华民族历经数百年大变乱艰苦而漫长的民族融合基本已近尾声,新一代隋唐汉族在吸收了众多胡族血脉之后已经蓄势待发。所以现在善于抓人眼球的论坛文喜欢告诉你,隋杨皇室和李唐皇室都是鲜卑人,这话只对了一半哦!从血脉成分上他们确实少不了鲜卑成分,但要是由此就划定他们的少数民族成分,他们自己可是不会认的哦!
北周虽然享年和西魏差不多,但是凿石窟和画壁画的工程貌似却少了很多,至少从这次展示的部分来说是这样。但是北周的壁画和造像已经非常有隋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了,比如说大型景物画是这样的:
北周时期的飞天是这样。虽然依然是大小伙子,但是终于不再像之前那种孔武有力到身体都坠成V字形的沉重感了,搭配着流云,香花和飞舞的飘带,飞天终于人如其名,飞动轻灵了起来。
有个小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北周时期的壁画配色比起前面的几个时代来说尤为冷峻?但是你要说单单北周时期的画手就审美突变不爱暖色爱冷色了我也是不太信,所以大概是这时期的朱砂颜料品质不太好以至于壁画掉色特别厉害?
北周人物造像也有了变化,这两尊佛像的面相,已经相当接近隋唐时代造像的面目特征了:人物的脸颊变得更加饱满,眼睛变得更大而深长,嘴唇变得更丰润,衣着也变得更加的华丽。看来北周在大一统的道路上前进的同时,审美观也在向我们熟悉的富贵大气风渐渐的演进了呢!
好了,早期(相对于隋唐之后的年代)大分裂时期的几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就展示到这里完毕,我们终于可以跳出令人头疼的割据政权迷宫,进入我们熟悉的大一统时间线,这也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珍品井喷的时代,敬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