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我跟着这个小主人公低头,随他的眼睛带着我望向浑浊的水池里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很好奇一个小孩怎么将大人的情绪带进去。一分钟内,他果然做到了。
小主人公清澈的眼神,时不时露出的龅牙,猛地网鱼地姿势,这股冲劲儿深深吸引了我,小主人公一开始就展现了于玩乐之中渗透出来的小小智慧。孩子天真无邪的付出,将自己喝水的杯子拿来盛放他的宝贝鱼儿。在孩子的世界里,万物跟我是一体的,没有浑浊与干净之分,我的就是鱼儿的。这种纯粹,在第一时间俘虏了我。
影片的节奏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前一个小时左右,主要讲述小主人公在学校的种种劣迹表现,尤其课堂上走神后被老师惩罚;与邻居小孩的相处和大人找上门来的抱怨;以及小孩逃课到大街上玩儿,每一道风景在小主人公的眼睛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平等新鲜的,都能吸引他的眼睛停留下来。第二部分是到寄宿学校刚开始的种种摩擦与冲突,小主人公被放弃到了边缘;第三部分是新的美术老师的到来,对小主人的挖掘与发现,并给了他细致入微的关注和引导,并成功展示了小主人公的绘画天分。
前两个部分是铺垫和渲染,种种遭遇慢慢将小主人公推向边缘,几近绝地;第三个部分直面剖析孩子,解开我们对小主人读写表现不佳的困惑,可喜的是帮助小主人公展现了不一样的才华,令老师、孩子乃至家长都有了刮目相看,将教育的意义推向高潮。
最让人难忘的几幕:
一、氤氲色彩
小主人公在街旁,看着卖货大爷亲手制作刨冰,揉成球状后一层一层浇下不同颜色的水,将一颗刨冰装点的既好看又美味。看着大爷亲手将刨冰递给等待的父子,看着爸爸驮着小孩远去的背影,小主人公望着出了神,自己手中的刨冰融化掉落的瞬间,不知道他想到的是羡慕别人的爸爸还是渴望自己成为爸爸眼中被疼爱的小孩。
回到家中,小主人公学着街边大爷调配刨冰色彩的模式,一滴一滴搭配着自己想象中的颜色,白色做底,滴上大红色晕开,美丽的自然纹理散开,画面一瞬间冲击着我们的眼睛。小主人公投入的表情,用手指一圈一圈滑动打磨着色彩,当画面闪现成品时,哇,那是一幅映射现实的刨冰图。小主人将自己看到的街边景象通过自己的理解投射在了艺术上。
这种美,令人窒息。
二、孤独
当小主人公知道父母即将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的时候,他选择了孩子似的顺从,将内心的满腔情绪画成了一本图册,连续生动的展现了自己远离爸爸、妈妈、哥哥的画面,最后爸爸妈妈的身边只剩了哥哥,自己被这个家庭放弃了。小主人的内心情感很丰富,不是不愿意说话,而是太多却无从表达,亦或者作画是小主人公唯一的表达。
看到这本图册被翻阅的瞬间,我泪崩了。
有多少孩子还没有学会表达就被放弃了,有多少孩子通过不一样的方式表达了却被大人们忽视了。孩子与父母的心,看似很近,却又那么遥远。
三、画展
影片的最后高潮部分,是美术老师组织的一幕师生共同参与比赛的绘画场景,宽广的场地,丰富的色彩画面,充满无限生机。
最动人的是小主人拿着自己的画作给老师看,老师惊讶的表情立刻调动了我们的观感情绪。当镜头慢慢拉向这幅画作,看似色彩阴暗,实则主题明亮无比,出自小主人公之手,我们随着美术老师一同被震撼到了。
当小主人公慢慢移向老师的画作前面时,一股由心间喷发出的激动情绪洋溢在他的脸上。是的,他被感动了,因为老师画的就是他仰天大笑的样子,那么自信,那么开朗。不论曾经经历过多少的嘲笑,在老师的眼里,他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是个可爱美好的孩子。
画展结果揭晓,小主人公的画作得了第一名,从那么多师生作品中脱颖而出。是的,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我们看到了希望。
相信看过此影片的人,都会被这两幅画作震撼到,展现的是一种境遇的翻盘,尽洒生命的力量。
四、托举
影片最后出现的镜头,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
小主人公开心地跑向美术老师,老师顺势用双手托举起小主人公,抛向空中,老师敞着双臂望向孩子,孩子敞开双臂望向天空,彼此绽放出的笑容是天地间最美丽的礼物。
由此我又想起了影片中出现的另一幕一对父子的背影,爸爸驮着孩子,孩子在爸爸的肩上仰头吃着刨冰,这也是一种托举。
教育的意义,也就在此。
孩子需要父母的托举,需要老师的托举,需要更多上一辈人的托举。
明月照我心,曾几何时的我们,也是孩子般渴望成人世界的托举。
请不要随意抛弃他们,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曾经的我们。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