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自掏五百万保护方言:不能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
这个新闻一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也是层出不穷,更甚有大神评论“这是国家大事,不该汪涵去决定去提倡”,反而我更想为汪涵这样的行为点赞。
记得汪涵说过一句话“普通话可以让你走的更远,方言则可以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方言的消失是一种语言的剥夺,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特征更是一种社会的凝聚剂。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语言的消失意味着民族的消亡。
方言消失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以该方言为载体的所有地方文化都会消失,比如戏曲、风俗。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渐渐淡化。
举个例子“舍不得孩儿套不住狼”其实这个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慢慢就变成了这样,方言中“hai”是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的原句是“舍不得hai套不住狼”,既然想要猎到狼作为战利品就得走远路所以费鞋是在所难免的。反观用孩子去诱惑狼想必这父母得多么的残忍才可以做到。
很多的调查显示:10后基本听不懂方言,00后听懂方言的比例也在下降,95后和00后的青少年和家长对话都是普通话,甚至很多的00后认为老师都说了“请讲普通话”所以讲方言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在我的观点中“方言会自然消亡”因为方言的受众开始变少随着全国青少年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反而大多数的受众者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就好像多元化的产品不断地出现受众少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地减少最后之至消亡。所以全国的方言都会在时间的磨砺下慢慢自然的消亡。
方言从非物质文化方面来说作为一种语言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大的范围来说是一种相对长久的政权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和国家总是伴随着政治上的一致对外,在文化上又是秉持着对内是一致认同的态度。
方言是一种来自家乡的归属感,这种感觉当你身处异乡的时候更是铭心记忆。
记得初到上海的时候,为了省那么几十块打车费愣是将三十斤的行李箱搬到地铁上听着上海大妈用方言骂我的时候内心是超级感谢有方言的,因为我完全听不懂大妈说的是什么,听不懂就没必要去理会这就是我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隔好多年依然乡音无改,是因为乡音在我们离家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心理上找到一种归属感。
综上所诉,我的观点是支持方言的保护,也是一种保护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