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再次重温《湖南省师德师风读本》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工作平凡却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我痴情教育三十年,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用亲情般的师爱诠释教育的使命,这份亲情般的师爱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一、用亲情般的师爱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彩的好课
好课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的,他既不会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也不会为人左右,失去自我。好课的艺术,就在于‘放得开,收得拢’,这艺术会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会让师生难以忘怀。”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我想需做到有人、有料、有趣、有变“四个标准”。课堂要“有人”即课堂有生命的成长 。教育是面对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着眼生命生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生长需要出发的。课堂要“有料”,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来自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要“有趣”,就是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发现到某种稀罕之物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他的乐趣。有趣的课堂,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境地,寻求知识的宝藏。避免“无趣”与“无情”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有趣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天赋、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视野聚焦在他们对生命的挑战上,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能,也就会寻找到我们从未想过的答案。课堂要“有变”
一定要根据课堂的实景调整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的,让课堂有张力,有灵气的。
二、亲情般的师爱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落实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每个学生个人的能力、个人优势、社会背景千差万别也导致了他们在校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行为习惯的表现千差万别。对于这点,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认同,在教学工作中也尽量地去落实,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去引导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尽管这样,我们有时还是会对一些学生半天没理解一道题烦恼,会对学生不听教导老犯错误而生气,我想,亲情般的师爱需要我们老师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过错,去理解调皮的学生,去智慧地解决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以平等、尊重、关爱、协作的心态去营造师生间亲情般的教育氛围。
三、亲情般的师爱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优生吃饱,如何解决学困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习惯不良的毛病,需要我们在课内、课外的教育中去一点一滴地落实、解决。“学无止境”“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二十一世纪浮躁、抵御诱惑能力差,个性彰显鲜明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自己要克服浮躁的心理,潜心教育,遵照教育的规律和儿童成长的规律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只有这样,根植于本土的教育,传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教育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亲情般的师爱是对管理工作服务的鞭策
学校教育中,亲情般的教育环境,不仅体现着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更体现着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学校行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共同打造。如果说 国家是一个大家,那么,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就构成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需要家长这个领路人的决策和引领,更需要家庭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地合作。在学校这个家庭中,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校长的助手,老师的帮手,学生的舵手,为营造真情与关爱的教育环境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去科学、创新地完成不同角色的服务工作。每学期末,我常常会去回顾自己的工作,本学期我做好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工作是自己最满意的?在所做的工作中,我干好了哪些本职工作,哪些工作有创新?担当的三个角色中,我为他们做了哪些服务?还存在哪些不足?后期如何改进?我主管的工作在区内、市内、省内的影响力如何?上海特级校长张雪龙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开动脑筋,每天都在针对现实的情况和学生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即用头脑在工作,那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常看常新,常干常新。老师如此,我们中层管理人员更应如此。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界的“常青树”吕型伟老师曾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将牢记习总书记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身体力行,做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