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价值观所标榜的20岁,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无限活力无限青春的年纪。而作为一个20又3的少女,我并不敢苟同主流的思想,在我浅薄的人生经历中,我认为20岁出头其实是人生第一段难捱期。
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因为我是悲观主义者才会否定20岁的积极与梦想?其实并不是,我很想质问一下20岁出头的你,是否真的有梦想。在应试教育体系长大下的大多数普通人,都被告诫考上大学就可以轻松了,似乎上了大学人生轨迹就可以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或许在我们父母辈时,这样的事情还能实现,上大学的是少数,高知分子包分配。而我们这个时代,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4000万+,大学生的文凭已经变得随处可见,再也没有所谓的包分配工作(在你无权无势无二代爹的前提下)。大多数毕业生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哪个城市工作。信息化工业化背景下成长的一批人,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也面临着更多的迷茫。
我想罗列下20岁出头的90后们面临着哪些矛盾:
1.与父母的矛盾:20岁出头的青年浸润在无限可能的美好蓝图中,一无所有且敢闯敢拼。遇到的第一个且永远无法逃避的矛盾,就是与父母的矛盾。我想大多数的父母们,仍是没受过高等教育,一心跟随时代,把稳定最为第一考虑要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当公务员,老师,医生等这类传统型社会地位高型的工作类型。而我们年轻冲动认为一切大有可为,梦想高于一切,迫不及待想突破父母的约束,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带来了第一个矛盾,父母和20岁出头子女的矛盾,两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其必然会心理产生巨大的差异。我曾经说过,对我们这个年纪,最幸福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完全听从父母意愿,顺从父母的工作、婚姻安排,从此走上一条路从开始望到尽头的路,第二类是很早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人,内心笃定且有能力,而这样的孩子,通常成长在“高知”家庭中,他们的父母更有包容性,更理解孩子的成长路径多元化,父母也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不依靠自己的孩子改变阶级属性。而往往痛苦的那一类人是不甘心于现状,不知道未来何方,想拼一拼又会受到父母强烈的抵制,对未来迷茫又不甘,内心不坚定还受到家庭压力,对大多数来说,每日忙碌加班,还得不到理解,常常无望的挣扎。这一类人最痛苦,而这一类是绝对的大多数。
2.与工作的矛盾: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要重视自我价值的创造,然而刚毕业的我们,是最没价值的劳动力,每天我们奔波于高楼大厦格子间,做的是最廉价的事情,加班很平常,随领导意愿鞍前马后很平常,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常常会对自己产生质疑,会质疑自己每天到底在忙碌什么,前途在哪里。常有前辈说,初入职场这些都是该经历的积淀与历练,我认为这些所谓的历练能带给我们的是更世故或更圆滑,工作能力是否能提升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那么工作能力应当如何提高呢?一个好的入门师傅很重要,好的入门师傅会让你培养好基础的职业习惯。其次呢,师傅领进门就要修行靠个人啦,多做少说多观察,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摸索期,摸索期其实要照猫画虎摸套路,勤于思考。最后呢,保持学习,了解前沿知识。而在这个矛盾之下,我们要解决的首先是自己的心理落差问题,其次是拒绝懒惰保持学习,再次是加班次数太多根本无法保持提神自己习惯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很难。这还没算上领导刁难,办公室政治,加班无望,升职无望等一系列问题。
3.城市选择的问题: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资源丰富机会多工资高,但是生活成本高很难留下,三四线城市工资低,素质低,整个工作氛围容易使人懈怠。如何选择城市,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我认为,在选择城市时,首先要选定几个目标城市,其次分别列出对自己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比如离家近,工资高等,再次,就要好好叩问自己选择该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呆多久,想要获得什么。
刚毕业进入社会是人生的第一个难捱期,因为任何都不确定。我们在往前走时,忍不住还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前方是荆棘丛生还是乌云密布,总之都不会好过。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只是觉得20岁出头的年龄真是很尴尬,我们工作不稳定生活不稳定,迷失在迷茫中,还要在满足自己生存需求的同时,关注好日益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的需求。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承担责任很重要,认识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一生的命题。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