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走马观花式地读了许多书,对我影响最大的非《红楼梦》莫属。
01
高一的时候,在学校旁边以卖盗版书为生的书店里花了5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红楼梦》。当时不像现在有详细的注释版,再加上错别字实在太多,读了十几回就读不下去了,刚好读到贾瑞被王熙凤设计害死,当时觉得贾瑞真是龌龊,死了活该。
02
后来关注《得到》专栏吴军老师,他在书单里推荐了《红楼梦》,而且建议读《红楼梦》需要一层层剖析,需要读很多遍。第一遍读故事:情窦初开额时候,当作爱情故事读就好;第二遍读关系:贾府里发生的故事,可以当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处理,在工作中多观察每一个人,不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第三遍读兴衰:凡事有生就有死,有兴就有衰,一个国家、机构也好,一个家族也罢,无不是如此。第四遍读闲情:看怎么喝茶,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服,体会上流社会的生活到底是如何雅致的。
当时,四大名著里,只有《红楼梦》,即没看过书,也没看过电视剧,总觉得有一些遗憾。看到吴军老师的推荐,开始认真读《红楼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坚持读3-4回,终于读完前80回,当时真是惊为天人。《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首,书中人物繁多,却个个栩栩如生,内容涵盖了建筑学、诗词学、管理学、服饰学、烹饪学、医药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红学”。
03
读完一遍之后,又读了《马瑞芳说红楼》,听了《蒋勋细说红楼梦》。前者更重考证,后者更重文本;前者语言更辛辣,后者更温婉柔和;前者爱憎分明,后者对每个角色都充满着悲悯之情。
跟着两位老师的解读,又细细读了一遍,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又更进一步。
《红楼梦》是一个青春王国。
很多红学名家都评论说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有一种“病态”,那是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如果考虑到他们只是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小女孩的话,他们很多的心性、情绪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
宝玉是个拒绝长大的男孩,成长是他生命里面最大的痛苦。在二十一回里史湘云来了,跟林黛玉一起住,于是宝玉就一直赖在林黛玉的房里跟她们打打闹闹;湘云洗完脸,丫头想把洗脸水倒掉,宝玉忙说,我就用这个水来洗;洗完脸以后宝玉又拜托湘云帮他梳头,湘云不干,宝玉就一直磨;湘云帮宝玉梳头的时候,宝玉就盯住了梳妆台上的胭脂,又唤起了吃胭脂的怪癖。从社会的角度看,宝玉绝对是病态;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宝玉是眷恋童年。如果你读《红楼梦》这一段时会感动,就说明你还童心未泯。
《红楼梦》充满了作者的反思和忏悔。
《红楼梦》是作者在家族经历过烈火烹油的繁华、又经抄家落败之后所写,所以书中充满了作者的自我批判,曹雪芹借助贾宝玉来反思人性的价值,毫不留情地揭露自己内在的欲望,揭发自己在保守迂腐的家族伦理下的自我妥协。
如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弄得酒屁臭气满屋,和怡红院精致的摆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借刘姥姥来讽刺和忏悔自己的贵族生活。
《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见面,作者仔细描述了贾宝玉的长相穿着,但是马上话锋一转,说了一句:“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接下来,作者就用《西江月》来大胆揭发自己的“底细”。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能写出伟大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怎可能“腹内草莽”,又怎会“怕读文章”。《红楼梦》是作者经历了繁华梦幻后生命的反思和忏悔,是含着眼泪在镜子里凝视自我的悲喜交集。
《红楼梦》对小人物有一份悲悯之情。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曾经说过:“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我第一遍读完之后,最喜欢林黛玉,最不喜欢薛宝钗,喜欢林黛玉的孤傲,不喜欢薛宝钗的“皮里阳秋”。听完蒋勋老师的解读,慢慢地认识到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多面性,用“喜欢”和“不喜欢”来评价显得太过于简单粗暴。
第一遍读时,重点关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几个主角,再次读时,开始关注书里的小人物,甄士隐、贾雨村、薛潘、贾瑞、贾芸、贾环、贾蔷、刘姥姥、北静王、二丫头......《红楼梦》里的芸芸众生,即使是最微小卑微的人物,都有作者的巧思塑造,都是有血有肉的。
就拿我高一读时最讨厌的、认为死有余辜的贾瑞来说,细细读来,也充满体谅和悲悯。刚开始读时,觉得贾瑞太下流、太不堪,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调戏嫂嫂王熙凤,被凤姐三番五次戏弄毒害,后来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不听跛足道人劝告,翻看“风月宝鉴”正面,因“纵欲”过度而死,真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但是听了蒋老师的解读后,又对他充满理解和同情。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有一个过程。贾瑞从小父母双亡,由严厉的祖父贾代儒带大。贾代儒虽一直用功读书,但是仕途不顺,只能在贾家学堂当老师。在祖父严厉的管教之下,贾瑞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甚至连晚回家都会被祖父责备,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听话的孩子吧。当贾瑞情到不能自制,又受到凤姐故意撩拨,他注定不是凤姐对手,虽多次被玩弄,但是依然心甘情愿,连说两次“我死了也是甘愿的”,这也注定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读《红楼梦》,会提醒我们要反省自己;读《红楼梦》,会对命运有敬畏之心;读《红楼梦》,会培养对生命的悲悯之情。读《红楼梦》应该读很多遍,也值得读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