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的年关,加速的时间,仿佛一辆追不上的公交车,留我在后面苦苦追赶。
虽然此前有所预料,却还是在一串串连环夺命call下,乱了阵脚。曾经的计划难以贯彻,只好抓住海绵里挤出的点滴光阴,奋力挣扎。
在挣扎中,保持自省的习惯,也就稍稍降低了成为提线木偶的概率。
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下,心底挤压的焦虑感,逐渐露出了真面目。那是一种对于自我重要性的高估,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幻觉。虽然一颗螺丝钉有时确实能够起到定海神针般的关键作用,但更多的时候,不过是可供随意拆卸替换的零件。对于工作而言,无愧于心比有求必应重要得多。
作为一个曾经在荣格分类中非常典型的INTJ,过去的我时常设定计划,一旦事与愿违,就焦躁不安,仿佛被割了块肉,又在滴血的伤口上放肆撒盐。为了应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矛盾,我又开始制定多套计划,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久而久之,倒也能预判一二,然而用于制定计划的时间,仍然如同从指尖溜走的至宝,令人倍感惋惜。
我开始利用行为心理学的策略,矫正自己过犹不及的计划观。目标是从INTJ转型到INTP,降低过度计划的恶习,让自己更加自在于天地间。
三年的光阴,确实小有所成,我虽仍然保有计划的习惯,却也不再焦虑于计划的落空,更加自洽而悠然了。
毕竟,在极其有限的自由里,浪费时间于泡影般的计划,让心念与之纠缠,实在得不偿失。
本月基本上维持了日更一篇的节奏,接近目前时间与精力的极限。除推文赏外,完成了两篇一班的每周主题。
其中,《十二怒汉》中的幽暗人性与公正艳阳有幸获得伯乐推荐。这是一部老电影,虽然仅仅勾勒出了公正与人性的一个侧面,却也见微知著,带给人无限的思考。公正本身是个厚重的话题,稍不留神就会混淆了平等、公平与公正的边界,陷入制度设计的混乱和个人行为的失准。这也同样关系到我的日常工作,交通规划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提供更加公平可达的空间机会,相关研究与思考记录于规划师日记 | 首善之区的交通可达性,这是一个专栏系列,后续还将针对城市副中心、多点新城以及生态涵养区进行可达性分析,是将专业技能与写作兴趣相融合的一次尝试。
本周完成了两篇一班主题,分别关于工作和理想的生活,即工作生活本无异,求职亦是求“自我”和理想的生活,在乎一念之间。恰好最近陷入了无休止的加班中,不由得开始反思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绝对的客观终究是对唯物主义的误读,我们断然无法摘掉用于认识万物的眼镜,更难以摆脱层层叠叠的枷锁。全然解脱是一种奢望,一念之间的刹那洞见与超越,已足够幸运。
在万物熵增,终归寂灭的世间,坦然相拥,寻求到弹指一瞬的内在秩序,便已不虚此行。
放下痴迷于计划的我执,最后一个月,准备将自己交托给万物的法则,任由混乱无序缓缓涨潮。
历经涨潮的窒息浸润,才能迎接退潮的安稳余温。疯狂操桨转舵无法真正平息海浪,反而容易在徒劳无用的绝望中渐渐阉割了念想。
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体察升起和降落,体味海浪的缘起与缘灭。
于是心念逐渐不再颠沛流离。
潮起潮落的间隙,俯身拾起,脚边遗落的点滴,方能重塑粉身碎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