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可能听到最多的教育观便是要“行善避恶”,但何为“善”?何为“恶”?恐怕就很少有人能给个清晰的定义了。
在古希腊,“善”往往和“有利的”、“有用的”共通,到了后来,“善”又和时代的价值观绑定在一起。事实上,善恶因为太主观,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伦理哲学绕不过去的难题。
本节我们学习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超我”、“良心”一些伦理学知识,也是给我们开启了一个理解善恶新的角度。
一、弗洛伊德的主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梦的解析》,潜意识的概念就是他提出的,认为潜意识控制着我们许多心理活动。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质是愿望的达成,所以,弗洛伊德通过解析梦,追溯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想法。
在《梦的解析》后,弗洛伊德又出版了《文明及其缺憾》,从心理学进一步提升到他对文化的关怀,强调人类的文明与人性本能的关系,主要观点就是人类文明意味着对人类本性的压抑。
二、文明压抑了人性
弗洛伊德指出,文明就是人类为了种族延续而建立的一切规则以及取得的成就,文明的建立有两个重要的原则:
一是出于自我保护,有群体联合的需要;二是性本能的驱动,然后家庭,家族、社区和社会都是性关系的衍生品。
人类文明的好处有哪些,弗洛伊德总结了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实用性,文明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工具,使我们身体可以延长,超越了生物学上对我们改造自然的限制。
二是改善性,文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现实好处是技术的叠加,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是思想性,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想像体,从所见及所得的直线思维上升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让我们理解世界更容易抓住本质,以更容易以简驭繁。
四是社会性,文明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在契约一般性规范下,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出让部分权益与自由,从而获得更大的权益与自由。
弗洛伊德同时强调,文明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
人活在世上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并避免痛苦,幸福的原则是生活目的,本质上是被压抑的需要得到满足,这种获取幸福的冲动是与外部世界矛盾的,来自三个方面的限制:
一是身体生理上的生老病死;二是外部世界的物理束缚,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三是来自人与社会的关系、伦理道德、社会规范,你的幸福不能以侵犯别人的幸福为前题。
与自然、与自己,尤其是与社会文明的冲突,也就是被痛苦,被压抑的根源。
弗洛伊德认为化解痛苦有三个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性的满足和麻醉自己。
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本能的欲望中抽离出来,寻找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把不好的行为升华为大家尊重的行为。
寻找替代性,用一种可以接受行为来取代不好的行为。弗洛伊德举例有些人啃手指头就是代替吸吮乳汁的过程。关怀和爱就是很好的替代品。
麻醉自己,培养审美情操,宗教信仰是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案,酗酒让自己感觉迟钝是一种消极的解决方案。
三、良心是什么?
在西方背景下,“良心”是指人的一种精神能力,它可以让你领悟道德上的价值、命令和规律。
在弗洛伊德的价值体系内,他把人的内在分为了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了动物的本性,超我代表了文明、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而自我则是解决兽性与文明冲突的防御机制。
其中的本我就是潜意识,是人的“兽性”所在,而“超我”是对“本我”的监视机制,良心就是“超我”的表达方式,而“自我”平衡着“本我”与“超我”,调节二者的紧张关系。
人之所以容易出现内疚情绪,就是自我的一种自责,是协调“超我”和“本我”关系失败后的反馈。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人为了得到爱,就需要向社会规范与伦理道德妥协,所以良心是与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本我是人性自然流露,虽然有着天然的侵略性,但消耗能量最少。超我是文明对良心的教育程度,受良心掌控压抑人性的侵略性,然后把这种紧张转向人内在的冲突,所以消耗能量最多,于是,文明也就造成了人类痛苦的处境。
所以弗洛伊德的结论是,做一个好人很辛苦,文明对人是无用的。
弗洛伊德的重要性是,从道德的角度,让我们直视了内心的恶。但他以“潜意识”直叩黑暗之处的人性理论,还是片面与极端的。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学家刘嘉有段精辟的总结:
“他像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划开了我们在几千年来回避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看似平静的人性之下,其实是暗流涌动,瞬息万变的。”
“动机与欲望,冲突与困扰,才构成我们真正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