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工作日志
课程部行政会,我发起讨论议题,针对于现状,我们现阶段的日常巡视观察与反馈点是什么?
第一轮头脑风暴如下:课堂状态、电子产品使用、学生仪表、学生二分钟铃类似的说法,看起来没什么。也没什么错,转念一想,什么是课堂状态好?学生仪容仪表检查的点和检查的度?2分钟铃学生本应该达到的状态?这些并没有得到具体的描述。
第二轮头脑风暴进一步具体化:教师到岗、学生课堂到位、课堂及自习过程中不趴桌子、老师晚餐跟班用餐;清晰程度高了,可操作性及可检视性也就强了。
第三轮请会议主持人毕文斐整理大家的建议,发现与团队的思路出现了偏差,再进一步进行修正,逐步推敲。最终成稿:
1.老师到岗(二分钟铃、晚自习看班老师跟班晚餐、班主任老师跟班午餐)
2.督促学生到位(二分铃在教室、进入上课状态、不能大声喧哗)
3.仪容仪表(校服、口红、首饰)
4.听课状态(趴桌子,上课中间不允许随意外出)
5.电子设备全天按规定使用
6.晚自习不能趴桌、不大声喧哗、一二节课不允许讨论(第三节课可以小声讨论)
三轮讨论用了1个小时。
是不是浪费时间?我想不是的。做事情,达到什么标准不清晰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做不成,甚至会影响到团队对于做事情的意义认可程度。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尽量不用下通知的方式?我说的和你听的不一定一样,你做的和我想的也可能不同。呼应不仅是能量的互通,还有信息、认知的进一步靠拢吧。
行之思之,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