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池桑
越来越不喜分享,觉得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并且最近觉得很可笑的一点是:分享出来的文字也好,音乐也好,都不代表你的品味,因为即使是觉得这么多东西很酷,但那却不代表自身能创作出来,作为自己认可的一种价值输出。
当我再次认真的面对阅读这件事,实际上它的门槛是很高的,生涩平实,越伟大的著作,人们也越后知后觉,当然也可能是我一家之言,做什么说什么经常让我联想到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的妄言妄语,即所理解并不是作者本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前两天被昊质疑到我所有的言论思考都来自于别人的脑子,可是当我仔细观察一些严肃的文字之后却发现几乎没有哪篇独立的文章或者书本中没有引用到别人的言论,换言之,我们都在互相剽窃,以自己的理解去证明自己的三观,用到创作这件事中同理。
如何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让别人觉得这件事很酷?i dont know.我还在想,为什么做自媒体的人要做好市调定位,了解大家想看到什么,然后再决定写什么东西?为什么不从自己本身作为源头出发去创作东西?i dont know.我还在观察。
我停止阅读了很久,久到只记得小时候等待整整一个月邮局才寄到的我妈给我定的带插画的小学作文,然后花一下午不吃不喝不尿尿的精神直到看完的那股兴奋并且期待的劲。
之前我写到借鉴别人再期待的事情,所以我大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在和舍友出去吃喝的路上,我突然找到,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异曲同工的,看别人吃什么,我们也去体验一下,喜欢跟风。
文字一点讲,那阅读的意义在于刺激自己的灵感。
在停止阅读的时间里,我开始大量的阅读碎片化的消息,文章、娱乐、电影。大家所能看到的用手机随时找到的东西。
大家无时无刻拿着手机,各种刷出来的不管是新闻也好娱乐也好其实都是一种寻找,为何不能称之为我之前提到的刺激自己的灵感,而这个灵感就成了平时去哪家餐厅吃饭,去哪个地方shopping,这何尝不是贴近人们生活的网红经济出现的原因呢?
大家都在利用无所事事的时间在做着一些事情,这时间是用来填补精神的某个部分,像在等待着什么,也许他们并没有明确等待的东西,他们只是在等待改变。
如何改变?有了灵感,才有了创作的能量,但并不是说读了几本书就能行云流水般的写出来、画出来、玩出来个东西。私以为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可能前期非常之中二,只有“坚持”二字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之前提的两个问题,是先内在激发了创作,还是外在激发了创作呢?答曰:相辅相成。
另:1.因为听到the harridans15年创作的moon tiger想着写一些东西发朋友圈,没想到书写的欲望越发强烈,和舍友去吃吃喝喝的路上还在一直不停的写写写,书写让我有了整理自己思路的欢喜。
2.首发于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