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权修第三1万乘之国》诗解
食者民本,民者国根.地博国贫,末产不禁,
荒野不辟;民众兵弱,赏罚不信,则民无取.
外不应敌,内不固守,地辟国贫,赋敛厚矣,
则下怨上;轻易用众,民劳力竭,则令不行.
欲为天下,重用其国;欲为其国,必重其民;
欲为其民,必重民力.远人不去,情以畜之;
民众有情,情以牧之.见其可也,喜之有徵;
见其不可,恶之有刑.绩多食多,绩寡食寡,
无绩不食;有绩不食,则民离上;绩多食寡,
则民不力;绩寡食多,则民多诈;无绩徒食,
则民偷幸.厚爱厚利,情以亲之,明智达礼,
教以真挚.身服先之,度量闲之,置师说道.
申以宪令,劝以庆赏,振以刑罚,皆乐为善,
暴乱无至.取民有度,用之有止,虽小必安;
取民无度,用之不止,虽大必危.至情知止,
知止而安,安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长,
长而以久.圣贤之心,千古一情,至道無體,
虛而不盈,真情所至,危而能安,死而能生.
正文:
(君道)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管子3权修)
译:万辆兵车的大国,军队不可以没有统帅;领土广阔,农田不可以没有官吏;人口众多,官府不可无常法;掌握着人民命运,朝廷不可无政令。
(君道)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今译】土地广博而国家贫穷,那是因为土地没有得到很好开垦的缘故;人民众多而兵力薄弱,那是因为没有使人民趋于农事的缘故。因此不禁止那些生产奢侈品的工商业,土地就得不到开垦;赏罚没有信用,人民就不会趋于农事。土地得不到开垦,人民不趋于农事,那么对外就不能战胜敌人,对内就不能固守国家。所以说,光有万乘大国的虚名而没有干乘兵车的实力,要想求得政权的不削弱,那是不可能的。
产,这里指为统治者生产奢侈品的工商业。用,这里指财用,费用。
【注释】① 取,通“ 趣”,趋向,这里是使民趋向于农的意思。末
④轻,轻易。
(治己)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管子3权修)
【今译】土地开垦而国家仍然贫穷,那是因为君主的舟车过于豪华,楼台亭阁造得过多的缘故;赏罚能有信用而兵力仍然薄弱,那是因为轻易地兴师动众、使人民过度劳苦的缘故。舟车过于豪华,楼台亭阁造得过多,就一定会加重赋税;轻易地兴师动众,过度地役使百姓,就一定会使民力枯竭。赋税加重,人民就会对朝廷不满;民力枯竭,政令就无法推行。人民怨恨满腹,政令无法推行,而要想求得敌国不来图谋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爱本)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於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於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後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管子3权修)
【今译】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须珍惜本国的国力;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珍惜国内的人民;要想治理好人民,就必须珍惜民力以防耗尽。君主没有办法养活人民,人们就要离开而无法阻拦;君主没有办法管好人民,人们即使留下也无法使用。远方的人来而不走,是因为这里能养活他们;人民众多而又能统一指挥,是因为这里的君主治理有方。见到人们做好事,君主不但感到高兴而且要有实际奖赏;见到有人做坏事,君主不但感到厌恶而且要有实际惩罚。奖赏和惩罚在当事人身上都得到了实际的体现,那么其他的人还敢胡作非为吗?如果对人们做好事只是感到高兴而没有实际奖赏,对人们做坏事只是感到厌恶而没有实际惩罚,奖赏和惩罚对于当事人都没有实际兑现,那么要指望其他的人感化就是不可能的事了。给予厚爱和厚利足以使人民亲附,申明知识和礼节足以使人民教化。君主要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审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民,设置基层官吏来教导人民,然后再向人民申明法令,用奖赏来加以鼓励,用刑罚来进行震慑,这样老百姓都乐于向善,暴乱的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了。
(政理)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於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管子3权修)
【今译】土地的生产财富,要受时令的限制;百姓的劳力使用,会有疲倦的时候;但君主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以有限的财产和有限的劳力去供养欲望无穷的君主,这其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尺度,上下之间就会互相怨恨。于是臣杀君、子杀父的情况就会产生了。因此,对人民的索取要有尺度,财力和劳力的使用要有节制,这样国家虽小也能确保安宁;如果对人民的索取超过了一定的尺度,财力和劳力的使用又毫无节制,那么国家即使再大也会有灭亡的危险。
(主道)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管子3权修)
【今译】未能开辟的土地,等于不是自己的土地;未能治理的人民,等于不是自己的人民。凡治理百姓者,对于按功绩给予赏禄的问题,不可不谨慎从事。功绩多的就应该赏禄多,功绩少的就应该赏禄少,没有功绩的则不应该给予赏禄。如果有功绩而无赏禄,人们就会与统治者离心离德;功绩多而赏禄少,人们就不再努力工作;功绩少而赏禄多,人们就会弄虚作假;无功绩而得赏禄,人们就会心存侥幸。如果大家都离心离德、工作不力、弄虚作假、贪图侥幸,那么办任何事情就都不会成功,对敌作战时也无人可用了。所以,根据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按照功绩的多少赐予禄赏,这是使用和管理百姓的关键啊。
【注释】①积,通“绩”,功绩,功劳。食,此处用作动词,指给人以食物,泛指俸禄和赏赐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