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是指抢在别人前面,掌握先机,先发制人。意思是谁先动手谁就更有利,而后下手的就要遭殃。那么这个词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象棋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与象棋有关的有一套完整的术语,如“先手”一般指红方开局先行或在对弈中处于进攻的一方;后手就是黑方,一般是应红方所起之子,属防守一方。但是,棋艺有高有低,后手有可能成为先手,先手也有可能变成后手,而实现转化的就是“后中先”的精妙落子。
一般而言,象棋中“先手”方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古代有“让先”的说法。两个人对弈,如果双方谁先下手谁赢,我们说他们“旗鼓相当”。“先下手”、“后下手”便来自这里,最初指棋盘落子的先后,通常先手占有优势,后手处于不利地位。故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之义。
另据《隋书.元胃传》:“高祖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邪?”在元杂剧关汉卿《单刀会》中“我想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是最早出现该词句的记载。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他告诉我们凡事只有走到别人前面,才能克敌制胜,被动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先发制人”的战略和军事思想的体现,在搏击术中也有广泛的运用,生活中体现这一原则的事例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