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时候,林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学员临摹他人的作品和照片。记得林老师在视频中说,一个人对身边和眼前的事物都不能产生情感,怎么会对照片中遥远的事物产生情感?在学画的过程中林老师对我的画作讲评的时候让我对不允许临摹的看法又生出另外的感悟。
在画完第一幅纸画后,林老师对我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我还是没有观察清楚明暗交界处微弱偏亮的光的变化,说明我还是不是很清楚这个原理。我很纳闷,明明大家都说我画的非常像啊?问林老师,林老师说因为我的画明暗交界处的光影变化是模糊的。可我看着明明是模糊的啊?林老师说,只要能辨识出就一定是清晰的。这句话,我狠狠的咀嚼了一个上午。
我有近三百度近视,下午来到画室,我带上了眼镜,墙上的纸边缘明暗交界处的阴影刹那间清晰起来。原来,是自己视力的模糊,才导致画面的模糊,明白了不管自己如何的认为,正确的事物不会因为错误的看待而改变。
对着对光学的正确理解,我重新画出了第二幅纸画,林老师过来点评说,这一次是理解了,又指着某一处光影变化处说,这一点还没有观察正确,并详细做了指导。
这次的指导让我明白了林老师为什么不让学员临摹画作,如果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用心的观察,不能清楚的辨识明暗交界处,就无法正确的表达眼前的物体,正如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就不会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临摹的图片和照片,是他人的观察和眼里的风景,就像从他人描述里听来的世界。这样的认识和判断往往会参与自己的假想。别人的世界再美,也不如自己的体验更真实,也许你可以发现更美的风景和事物。
通过昨天画纸时林老师的指导,画出来的第二张纸的感觉更加的好,对绘画的理解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天画画之前,那种难以下笔的心理障碍已经消除了大半,很想尝试稍难一点的物品。
画了比昨天难一些的静物。画画的过程中感觉一直还是蛮轻松的,心里想着只要按照林老师讲的那个光学原理是一定可以画出来的,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当一件静物以让人满意的样子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心里的喜悦和自信心就像爬楼梯一样的上了台阶,觉得开始有信心去挑战再难一点的画作。
每天下午四点,都会有林老师的现场教学,可是我发现,每当这时就会有人躲开,非常疑惑。我上前去问了一位躲开的孩子的家长为什么这样啊?家长回答孩子画的不好怕林老师说。
我觉得好遗憾,我们正是因为不会才来求学的嘛,况且,好和不好用什么来度量和界定?谁来界定呢?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画好的界定,那就是光学原理。只要能表现出正确的明暗交界处微弱偏亮,就一定会是一幅耐看的画,哪怕透视关系不准确,哪怕各个部分的位置不到位,但至少看上去也会是一幅非常耐人寻味的装饰画,甚至有毕加索的味道。
林老师对没有任何基础又能认真求学而且态度谦卑的学员,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他会告诉这样的学员从什么开始入手更容易上手且建立自信。我看见他会主动为不知道要画什么的学员找静物,对没有基础的敢大胆表现物体的学员给予欣喜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
我发现,界定一幅画好坏的这个人,在画室是林老师,在各自的生活中,往往是人们心目中认可的那个权威,因为没有掌握才会如此不自信,才需要懂的人来肯定。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光学原理,就会胸有成竹的给予自己肯定,其余的差异,仅仅是审美的问题。
来双溪学画,学会画画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真正需要克服的是心理。千里迢迢的来到双溪,不只是好奇,不只是尝试,而应该是像一个勇士,来这里闯关,让自己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令自己尊敬和欣赏的自己。
真正的轻松不是放下。
而是,弄明白、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