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杂事繁多,扰乱心境,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以致网上请了大堆的佛学典藏,读了只觉深奥,不明所以。但这倒是我与分别了三十年的文字再续前缘的又开始。
天竺山有三古刹,法喜、法净、法镜。法喜寺规模最大,居于三寺最高处。香火鼎盛,檀越十方皆来随谒。
正是暮春时节,“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进了山门,见寺内信众甚多,规模宏大,成串小红灯挂在树梢,平添几分祥瑞气。面对大雄殿我拈香齐额,稽首,然后悄悄许愿,无非是健康平安,删繁就简。再多求是“妄”“贪”了。
香不宜多,三支足够,只为修持戒、定、慧,恭敬佛、法、僧。至于高香巨烛,那本是世人商业化之渎延。
偏殿有斋房,一份青菜一碗米饭,收人民币五元。斋房很大,足容一二百人用餐。在梵音缭绕中,吃着素斋倒觉得比家常鸡鸭荤腥要可口得多。想是饿了。
大太阳轰轰地照着,远观粉萼盈盈衬在佛院苔墙的玄黄上,竟然十分妥贴,似乎是生就的端庄中透了一丝娇俏。
中国佛寺建筑布局一般都有规律。先入山门,第一进为天王殿,供四大护法天王,第二进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所在,第三是法堂,僧侣早晚课诵经用,平时也在此为施主们做佛事,最后是藏经楼。
法喜寺的藏经楼在所有殿的最后,天竺山的半山腰,全木结构,外观古朴典雅,题匾落款大气磅礴。徐徐下望,全寺尽在眼底,只见香火袅袅,排空而上。
可惜楼门紧闭,倒不由人浮想联翩,里面到底藏有多少经卷呢?当年玄奘大师在印度苦研佛法一十七载,带回了657部经典。这里面该不会有如此完整的复本吧?或者什么也没有呢。
如此恍惚着,慢慢拾阶而下,有如雏鸟扑翅。底蕴一片深红浅碧,善男信女芸芸。落日余晖里,猛见山门上“莫向外求”四字反射金光,突兀显赫,心中一凛,犹生清凉无上大觉感,顿悟浮世汹汹,心为外困莫若境随心转。
胡兰成在巜今生今世》里引用了佛经里“善心诚实男,法喜以为女”句,意为因法喜而觉自在。修行佛法的体验过程可带来愉悦、清净、安宁。
心不动,则不痛,如此似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