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熊孩子是十分的讨厌和不欢迎的。
因为熊孩子除了搞破坏之外还会制造各种混乱,活脱脱的一个麻烦制造者。我们对熊孩子的厌恶无以复加,但是对于熊孩子的家长往往却比较宽容,特别是看到熊孩子的家长一脸无奈,无能为力和哭笑不得的神情时,我们往往对熊孩子选择了过分的宽容。这无疑又助长了熊孩子的熊性,也让熊孩子的家长在一个过分包容的环境里获得了不该有的特权。
做错事情和违反规则造成损害,是要承担责任的。但对于很多熊孩子的过错,我们却选择了从轻处理或免于追究责任。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在熊孩子的身上,为他的年幼无知而选择了容忍。可是我们普遍的对于熊孩子的宽容,并没有什么价值,甚至纵容了某些歪风邪气,是对善良和规则的破坏和侵犯。
我们更应该把目光对准熊孩子的家长,那个躲在背后的人。因为任何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烂家长。
熊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熊的。任何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只有在与这个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形成认知模式和反应模式。对于小孩子在探索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反馈,而这些反馈就形成了小孩对世界的认识。
熊孩子的形成,首先是家长对于违规行为的默许和放纵。很多家长都会以爱孩子为借口,对于孩子初次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矫正,而是采用了过分宽容放纵或漠视的方式。比如说脏话、骂人、争抢东西、耍赖等行为。家长往往认为是偶发情况,无伤大雅,或认为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就选择了不管不顾和轻描淡写的敷衍。
家长们不知道这是小孩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没有受到及时制止和引导的错误行为,在小孩子看来就是对的正确的,是可以做的,而且会对每一个新出现的行为进行不断强化,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不良行为没有受到家长的及时控制和制止,在短期内就会被孩子反复练习成为习惯,要纠正过来就非常难了。我们知道,改正一个坏习惯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很多倍。
有很多小孩有攻击性,或是极端自私,满嘴脏话,有很强的破坏性,也有伤害弱小的迫害行为等等。这些行为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往往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有的是因为没有发现,有的发现了也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还有的家长有护短的毛病,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干了什么坏事或造成什么损失都是小事情。这些对孩子的纵容和护短行为,大大地助长了小孩的不良行为。
有的家长自己本手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坏习惯满身,富有攻击性,喜欢抱怨别人和推卸责任。这些行为被小孩模仿和继承,在长期的身教影响下,孩子也会变成和家长有相同习惯相同性格的人。
有的小孩性格孤僻,偏狭自私,富有攻击性和破坏欲,总是喜欢把东西弄坏,把事情搞砸,把小伙伴打哭。这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足够关爱,或是物质和情感上长期处于贫乏状态的一种报复性行为。小孩希望得到关注,希望得到尊重,渴望有存在感和话语权。这些情感需求在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只能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引起别人的关注,由此获得存在感。
有的熊孩子喜欢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除了想寻求新奇刺激之外,其实也是因为长期的情感饥渴和精神贫乏引起的。因为只有自卑和空虚的人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才会去刻意引起别人的关注。父母对孩子长期的不关心不交流不陪伴,除了造成亲子情感的淡漠之外,还会造成孩子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贫乏,形成不良人格。
有很多的父母只关注孩子有形的物质需要,只关注吃穿住行,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身体健康,听话和读书厉害的人。但是对精神世界和情感满足却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或野蛮生长。当孩子的精神长残了之后又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我们会发现有些看上去很优秀的人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镜的事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俊遮百丑的片面的评价标准,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畸形的认识,使我们总是在亡羊补牢,总是在忙于救火。
家长的不良示范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每一个小孩都是善于模仿的。无论你说的是多么正确的大道理,小孩子都会首先看你的行动。如果家长是一个言而无信、搬弄是非、不思进取、偷奸耍滑、好吃懒做、蛮横无理、游手好闲的人,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继承你的全部。
所以我对那些子女不孝的老人,没有太多的同情。因为他自己养大的禽兽自己要承担恶果。如果没有小时候对小孩的过度溺爱和娇宠,没有对他成长的漠视和放任不管,没有自己对父母的不孝,怎么可能会养出不孝的子女。
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熊孩子的家长身上吧。每一个熊孩子的错误,都应该让家长承担主要的责任。每一个熊孩子造成的损失,都应该要求家长进行不折不扣的赔偿。因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长不良教育行的结果,是家长不负责任的结果。
我们是受害者,熊孩子也是受害者。只有不合格的烂家长,才是熊孩子的制造者,只有亲情缺失的家庭,才是产生熊孩子的根源。
每一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一个不合格的烂家长,希望你我不要做这样的烂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