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研究背景
当下时代背景:
贫困地区,乡村建设毫无生气,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瘦弱的背影还有那时光里惆怅的面容无不讥讽着世态的变幻,暗淡的房间里、微弱的灯光下,是爷爷奶奶坐在孩子的旁边,看着孩子做作业,老人嘴角勉强的笑容同样让人揪心,他们已对孩子的学习爱莫能助,孩子的父母哪里去了?
大小城市,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不然怎么会给孩子请了各种各样的专职奶妈,可是孩子内心的情感渴望和安全感要从哪里满足?成长路上,孩子心中的诉求有多少父母能够明白?“我们的父母,我们只想要你们的陪伴!”我们的父母,你们可听得到孩子内心的呼喊?
当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采取的是强硬的方式,绝冷的语言、恶狠狠的态度、拍桌子瞪眼的权威、没有解释的命令,孩子不能够领会,最终的结果不过是导致父母心力交瘁、孩子叛逆、亲子关系紧张,让人不觉叹息,请问,我们的父母,有多久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了?又该怎样和孩子交流呢?
凡此种种,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呼吁,家庭教育需要新时代的引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新时代条件下更离不开的是父母自身的成长!
现实社会生活中,很多已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常常力不从心,尤其是低段小学孩子的作业内容及方式让父母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由此引发的孩子的无助和恐惧、父母的心力交瘁、家校合作的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教育的思考,父母应该怎样提升自己呢?
二、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姓名:静静(化名),女,15,初三;
三、个案主要问题
1.缺乏感恩的心;
2.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3.没有上进心没有理想;
4.伤害身边亲人的心,感情麻木;
5.上网,吸烟,喝酒;
6.早恋情况严重;
7.浪费、不懂得节制;
8.厌学,不想上学
问题成因分析:
1.青春期成人意识增强,渴望摆脱家人的控制。
2.家人要求严格,错误以为家人对她的爱不够,太苛刻,接受不了。
3.因为父母工作原因,从小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初中起就一直在寄宿制学校生活,与父母感情基础不牢固。
转化方案和实施方案:
倾听妈妈影子的诉苦后,大致调查了解孩子和家庭基本情况后,我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吃了顿晚餐,敞开心扉的聊了一晚上。在之后的多次相处和讨论后,慢慢和孩子和家长交成了“知心朋友”,采用谈心、同玩乐、辅导学习、排忧解难建立感情,让该生信任在其宽松的氛围中得以倾谈,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该生自我解决问题。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科学方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问题所在,特别是找到家长教育观念、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家长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一、培养正确的择友观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话让我们知道,想要与每一个孩子的那根独特的琴弦对准音调,是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聆听和调试的。而这颗敏感的心只能来自爱的滋养、情的陶冶。抓准了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这根弦,对于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去严加阻止。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让她觉得老师值得信赖,探讨时她就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看法和想法都说出来;加强性教育加强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知道“爱情”是神圣的,要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只有等各方面成熟了,才能更好的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感情,去获得幸福的人生。爱情教育的目的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解决早恋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二、培养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通过励志、感恩课程,以及谈话,让其了解父母亲的不易,珍惜家庭给予她的爱;用心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注重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四、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目标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转变效果:
静静(化名)在妈妈影子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开始感受到妈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接受,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尊重,对妈妈慢慢开始产生了信任,母女关系变得和谐起来,很多事情开始主动咨询妈妈。她学会了感恩父母(给父母的家信一度让父母感动落泪,父母感慨女儿的巨大转变),辨别是非与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应该同积极上进的人共处,对于事情有自己的正确价值判断),对生活有了奋进的目标(渴望回到校园,准备考重点高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认可的事情会坚持不懈地努力);老师、静静的爸爸妈妈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欣慰。
目前,据静静的妈妈影子反馈,静静从一开始逃避考试的心态,从父母的沟通中慢慢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感受了爸妈无条件的爱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内驱动力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开始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慢慢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据说还有很大的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