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很喜欢里头透出来的一股柔意。虽说从意思上来看,慷慨激情也是有的,但这慷慨激情裹着一件柔衣出场,就显得含蓄而深远,正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词评家缪钺先生所提到的“蕴藉”: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
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细读《小重山》。这首词叙述很有条理,先写自己晚上从梦中惊醒,再也睡不着,起来独自走走。继而写走路的时候,心里所想。
第一段,有几个词对于情境的塑造很有用。
“寒蛩”,深秋的蝉,常常用在诗词里表达凄凉的感觉。“寒蛩不住鸣”,一遍一遍刷新这种感觉。
一梦“千里”,思念的正是遥远的地方。不知是战场,还是故乡?
随后从梦中“惊”回现实,情绪汹涌犹在耳边,此心难定。
“悄悄”讲环境之寂静,“胧明”写月光之黯淡,它们所整体呈现的,是一个孤独、暗沉的场景。
“独自绕阶行”,在这样的场景下,不是一个人出门去散步,而是绕着楼梯反反复复走,心情焦躁不定足可见之。
第二段,写自己反反复复走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
“白首为功名”,对岳飞而言,“功名”当指抗金复国大业。驱散金兵,收复国土,便可回到家乡。
家乡(“旧山”)的松竹想必都老了,但自己却欲归不得归。
“阻归程”三个字我感觉是带有愤怒的。一般人出仕羁旅在外,常常只是哀叹“何事苦淹留”之类的话。而这里用了“阻”,似乎是愤慨于人为的阻碍。
最后几句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藏在琴声里的心事,非知音不能懂。而对他来说,满朝文武,能理解和支持他所献身的这番事业的人,又有几个?
此时再回味上一段里的“独自绕阶行”,或许更可体会他心头的孤独。
我很喜欢最后三句。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除了念着好听之外,也因这三句将前面的悲愤和凄凉逐渐柔化,使之慢慢沉下来,将整首词结束得委婉又凝重。
作诗填词,情贵在真,天赋辞藻犹在其次。我以前读“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只觉得孤独悲伤。成年后逐渐关心国家民生,也一点点品尝为国喜忧的滋味,一点点体会匹夫之责。所以今天再读,又有更复杂的感受。这并非源于其中的语言辞藻,而正是那一份真情意,穿越千年,依然不绝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