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网络时代并面对孩子的我为什么感到焦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看到过一段视频,说人类自从进信息时代,其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呈指数型爆炸式成长的,比如,从产生到达到五千万客户群规模所需要的时间中,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Ipod用了3年,Facebook用了2年。纽约时报一周所展示的内容比十八世纪的人一生所接受到的资讯量还多。当前一年内产生的资讯量比人类过去五千年积累的还多。这是一个多年前的老视频,所有数据都是当年的,而现今只可能更惊人。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看到人们学习和进步的方式都在发生惊人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一趋势,让自己尽可能融入这个网络时代,并掌握这其中非常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手段的话,那么,我们即便谈不上被淘汰,也很有可能有一天无法跟上自己孩子的脚步。

这个时代由于营养摄入的大幅提高,和孩子们所接受信息的多元化以及丰富性,作为一个年轻妈妈,我已经深深感觉到,现在的儿童接受信息的速度和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是我那个时代的人们望尘莫及的。

就比如最近,一次在劝阻我的不到两岁半的儿子不要过多去吃某种零食,防止他胃疼的时候,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肚肚在哪里?我的小身体里有肚肚,那么小身体里还有什么?为什么肚肚吃多了疼?

最后这个疑惑就发展成,我不得不向他解释:为什么他会拉粑粑,为什么会尿尿,为什么会感觉到吃下去的东西在肚子里发出咕咕的声音。进而干脆找出一副人体解剖图给他看,讲解人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让小孩子了解人的心脏在哪里,了解胃在哪里,了解储存尿液的膀胱在哪里。

这么枯燥乏味的知识,对于这个新时代 的小孩子而言却是充满趣味,他认真看图和听我讲述,完全没有注意力涣散的表现。

然后这个小朋友就靠在我的胸口,仔细聆听我的心跳,并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的肚子里那颗叫心脏的东西,“在跳舞”。

他还督促我自己听自己的心跳,我表示身体的弯曲度无法做到这一点——人只可以听别人的心跳。他便邀请我听他的心跳,还询问我的感受。

这个互动除了让我感到喜悦,内心深处还有一些难以描述的难堪。我发觉自己的生物学常识仅限于高中时代的生物课。我不知道等他再大几岁,恰好又尚未到能自己成系统摄取知识的时候,如果又来问我,我该怎么回应。

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传授有一个基本要求:若要给人一杯水,先要自己有一桶水。

而这绝不是唯一一个小朋友将来可能会面对的,那种大人也无力的困境。

在日常的跟其他小朋友的沟通当中,我也发现他们的知识容量,思考的提前程度等,完全是我幼时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此时更无法想象,小朋友们的爷奶辈的时代,知识接受过程是如何地缓慢和落后。

我记得自己小学五年级时候,看了一本很前卫的城市漫画书。里面提到了人们去超市,可以在里面逛很长时间,买的东西放在购物车里走到门口统一结账。

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那个时候处于一个小县城的我,只能去叫做小卖部的地方买东西。每买一样,屁股后面都有人跟着,而且要很快要付款。商品的丰富程度和店面的大小也远远达不到让人进去逛一会儿的程度。

又有一次我在书上看见关于对马路上红绿灯,安全岛,人形横道线的解释,我也不太理解。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的家乡街道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东西,大家都是人和车在马路上乱挤,凭感觉相互协调。

而现在的这位小朋友,每次在过马路的时候,会向身边的监护人大喊:“过马路了,好多车,抱抱我!”是的,现在已经是在北京买车都要摇号摇好几年的时代了。即使是二三线城市,马路上也车满为患。

有时这小朋友路过红绿灯,自己会嘴里念叨:“红灯停,绿灯行,看见黄灯等一等。”而这条规则是我初中毕业离开县城,去首府城市求学时才新鲜灌输给自己的。

这个小朋友让我产生无力感的时刻还有很多。现在大人告诉他的每一种人类社会的规则,他都会歪着脑袋问一句,“为什么?”

他的语言程度还不足以让他详细地表达清楚,他此番发问的含义是他对于人类为什么要制定这种规则,这种规则制定的依据以及意义是什么感到好奇。

但是他不断用这三个字表达自己的疑惑,逼着大人告诉他缘由和意义,若回答不能使他满足,他就会继续追问为什么。

我相信这种发问和探究绝非个例。现在小朋友们的思维发展的程度之高,和他们所提出的疑问之深刻,我相信许多家长已经体会到了——自己对此完全束手无策。

他们不能具体地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无法理解孩子提出疑惑的原因,因为这太突破他们的思维方式了。最后他们只能敷衍了事,或者呵斥孩子,不要去提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因为大人总是活在一种既定的规则当中。当社会每推出一种新的规则来,无论是否关乎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会习惯性接纳,即便有疑惑,也只是一些吐槽之声。意义和缘由成为了规则制定者要考虑的问题,而普通大众就只有接受。

他们对于这些规则的社会学意义和哲学意义从未有过深入的思考。可是现在的小朋友们,对于每一种现象的产生,和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会直接进行高度的哲学意义上的思索。

当大人在解决细枝末节的时候,小朋友们在设计顶层问题。所以他们的发问常使人难堪。

再如,我的这位小朋友对转动的东西有着不可思议的兴趣。他会关注生活中每一种转动的物体,探究它能够转动的原因,然而这种探究由于安全问题常被大人阻止。

他经常把对转动的物体的感知相互联系起来。他观察风扇的转动,有一天看到户外的风力发电机,便脱口而出“那是大型风扇”。

他观察自己家中洗衣机波轮的转动,有一天在儿童认知书上看到混凝土搅拌机的内部结构时,便大喊“这是洗水泥的洗衣机。”

以及他现在只要听见电机运转的呜呜声,就会问大人:“那里面有东西转动吗?”他感知到某种特定声音和机械原理有联系,就想搞清楚这是不是一种必然联系。

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对生活中的事物作出的此种类比和联想,让作为成人的我,强烈地感到自己的无力。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事物是值得发问的,这些物体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它们每个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有某种科学之美,可是我却从未驻足思考过。

儿童热爱追问源头,追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我们平时很少去进行深度思考的。他们热爱从不同类别的事物中抽取出一种令它们相似的规律来。

这大概是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小朋友都想要树立自己对于世界上的事物的掌控能力,这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

而他们所采用的手段,就是把一切他们新接触到的事物,不能理解的事物纳入到他们能够理解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会积极地从新事物当中抽取与原有事物的一种本质上的联结。

这种联结在大人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他们绝不会认为“海豚也长了翅膀,但只是热爱大海”,所以经常生硬地切断儿童想要寻求某种关系和规律的探究行为。

对此我确实感到深深的恐惧。我不仅恐惧大人的反应,也恐惧小朋友的疑问。也许终会有一天他的提问会超出我思维能力的范畴,使得我无法给他一个合理满意的解释,从而让他产生一种对世界无法理解和掌控的失落感。

而这种失落感不断积累以后,人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从而导致思维的怠惰。

习得性无助在心理学上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及心理状态。我们成人为什么那么懒得去想,因为我们是这种习得性无助的产品。

我现在深切认识到小朋友们这种直接从宏观角度把握规律的能力是多么的可贵。

如果这种能力能够一直在社会生活当中延续而不被破坏,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拥有除了单纯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外的丰富,可以得到更多的对于自己心灵以及对于世界本质的了解。

所以我还是要说一句,这个时代信息的爆炸,也许在某些成人的身上表现的不那么明显(因为我们已经趋向于懒惰,趋向于封闭。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东西,习惯性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排斥,习惯性对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予以批驳),但是这种信息的爆炸在孩子们的身上却无比清晰地凸显着。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大人,必须保持一定强度的阅读,学习和思考。大脑这台机器是很神奇的,不断使用能够让它更加敏捷,可是如果长期不接纳新的信息,不消化新的信息,就好比机器很久不用润滑油,逐渐变得迟滞和愚钝。

所以任何一个走入家庭的人,尤其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的人,绝对不可以停下保持一定强度的持续学习的脚步。

当然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时代。只要有学习之心,到处都是学习的渠道和资源。多元的网络听课平台,丰富的电子书,各种线下授课和经验分享,都可以让你找到提升自己思维的机会。

一句话,即使我能确定自己没有那么容易就被这个时代和社会淘汰,因为毕竟我还有一技之长,但是我也要防止被人类所淘汰——那就是我的思维发展速度,思维的内涵,外延,深度和广度都跟不上新兴人类的步伐。那便是一种被人类淘汰的感觉。

那个时候人所感受到的,大概就是一种被排斥在圈子之外的孤独感了。

而这种孤独不是你的儿女围绕膝下,陪你说说笑笑就能解决的。即使他们努力跟你解释些什么,但是你还是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趟——你所储备的背景知识不足以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而那些突破过去人惯性思维的新发明和创造,也超出了你匮乏的想象力的范畴。

当然啦,我们看到身边有许多父母辈的人已经学会了使用微信,甚至能跟儿女互动一下,发个小表情什么的。但我相信,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还没有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范畴。

但是你我,80后和90后的这些人,我们处在网络遍及每个角落,资讯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处在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积累程度是超级指数型的,以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在不断翻倍。

因此我们每个成人,如果想要规避未来能够预期的那种孤独感,就必须不断地去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大脑的反应速度和信息整合能力。

持续地去读书、思考、学习,这是绝对有必要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本周开始,我开始要求我的组员跑出去开发陌生市场,现在三天过去了,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为什么需要出去陌...
    马跃檀溪阅读 7,309评论 0 0
  • 我真的想静静 就那样静静的呆着 不想你 也不像你
    风之苹阅读 244评论 0 0
  • 1. 什么是web标准 简单的说,就是HTML、CSS、JavaScript这三者分离。WEB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
    ConRon阅读 445评论 0 0
  • 一路走来不易 历经了沧桑 经历了岁月 离开的背影 疏远的友谊 忽略的亲情 还好 终于拥有了你
    麻天喜阅读 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