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超过我心理预期的书,从经济学的角度拨开了之前的认知迷雾。
比如:人口自由流动,是导致大城市病的原因吗?
人口越来越向大城市聚集,会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吗?
大城市人口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吗?
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发展工业,会更加公平和均衡发展吗?
......
对于以上问题,大部分人的直觉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陆铭教授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和事例,运用严谨的逻辑分析,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并且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而且还指出了切实可行的方向和策略。
规模产生效益,在现在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同样一个教室,20个学生和40个学生,在教师及其物质成本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学费收入上可以增加一倍。其实,推及起来,现代工业社会下,尤其是在电商领域,规模几乎成了效益的一个先决条件。
但是,这样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在当前国家和城市一些政治和经济决策中,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前几年"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好像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而逃离的那些人据说又悄悄回来了。
为什么?
作者在书里列举了几个大国或大城的大规模益处,如:
①大国有可能借助规模经济而发展“战略性产业”。如民用大飞机产业,初始的投入非常大,国内的市场规模越大,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而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有足够大的市场满足发展大飞机产业所需要的规模,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一个是中国。
②技术创新。大国或大城,规模大,人口多,需求也就多样,而多样的需求也就是创新的原初动力。
③公共产品提供。如高铁,北斗导航系统等,这些公共产品和设施只有在大国或大城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效益。
④现代服务业。毋庸置疑,人越多,服务业就越发达,而服务的专业化就越高。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话剧,歌剧或一些小众艺术都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因为这些大城市人多,有很多的观众去买票欣赏,但是,如果在小城市,就没有那么多人了。
但是,大也有大的难处,如“交通拥堵”“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城市安全和犯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规模大必然导致的“城市病”吗?
作者以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例子来说明,城市的大规模并不一定导致“大城市”病,而恰恰相反,改革的不深入才是“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如“户籍”对人的身份的切割,省市各自为政的地域保护,不管自身地理空间特点的“招商引资大干快上”等等,这些在国内轰轰烈烈的看似发展的行为其实是侵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侵害了大国大城的规模经济的效益发展。
作者是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为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研究和思考之座右铭。这本书让我读得确实过瘾,也让我大开眼界,改变了很久以来的直觉偏见,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