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此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乃是以景写情之篇。
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是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的。
汉寿县,战国属楚地。
秦为黔中郡地。西汉为武陵郡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江山,万寿无疆”之意,治所今鼎城区断港头。三国吴,汉寿县改为吴寿县。赤乌十一年(248),析吴寿县置龙阳县,设治所于今县城,属武陵郡。
宋大观年间(1107-1110),改为辰阳县。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五年升县为军,移治黄城寨(今聂家桥乡黄城港)。三十年复县,治所迁回原址,隶属鼎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明洪武三年(1370),降为县。至清,属常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