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大家聊无为寺的时候,提到了寂照庵,那么今天我们就接着再聊聊寂照庵。
元旦前的某一天,那天大理的天气特别好,大理蓝的天空很经典,大理的冬日艳阳也很灿烂,我便跟朋友相约去寂照庵。
当然,如果有人非要说我们是踩着点去的,我也没什么意见。那天正好是初一,初一、十五寂照庵的素斋是免费的。
这说来也没什么好害羞的,毕竟,凡人都热爱免费,国人尤甚。
一跨进庵门,便发现当天光顾寂照庵的人格外的贼多(看来同好不少),而当天分餐的义工姊妹们也格外的特不耐烦。
说实话,寂照庵的素斋菜品不算坏,有几样味道还真不孬,只是那量? 嗯,就不好说啦。
每样菜一勺,只浅浅一勺,那勺也着实不大(实际上也就算半勺)。你若请求再多来点,结果就是:先得一双白眼,再得不情不愿的1/4勺,或者更少。如果你实在是不自觉,脸皮厚肚皮大,吃完了还非要再去要求添菜添饭,人家就绝壁不跟你客气啦!侥幸还有剩菜的,人家直接以“呢种”态度和量打发你;有些,则直接对你say no,有也不给你添——你只有灰溜溜臊出来,面盘思过:也对,人家做的没毛病。佛家三修:戒定慧。持戒的目的之一,就正是要克制你的食欲呀,食欲也是一种贪欲呀!你多吃了,就会有人少吃,或没得吃。
于是,你了悟了:寂照庵的斋饭,那就是人给你的一场实修呀!你别看人家又弄花又搞商业的,可在这斋饭上,做得却很正道,很合佛法精神!
对自己的要求先另说另讲,对你可须严格要求,这是对你的负责!这就是所谓的先渡人,再渡己吧。
话说虽只吃了个半饱,可我反省了自己,在修行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自然也心中欢悦。小跑着来到外院北侧殿檐下与朋友汇合(朋友饭量小,吃的少,早早就出来了)。此刻她正坐在长沙发上晒太阳,我马上加入她,狠狠的晒了一会儿太阳,补充了补充能量。
我展眼四望,小小的庭院里,此刻已有点儿人潮汹涌,人语喧哗。吃完饭更有力气折腾了不是。你只见各种拍,拍完多肉拍人肉,更多是两者同拍。旁边大雄宝殿里则空无一人,门口两位卖祭品的女尼都百无聊赖地望向下面的人群,我也望着这群人,心想:他们到底来这儿干什么?
看多肉? 多肉在大理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况且,寂照庵地界狭小,你就是挤到叠起来,就那么大空间,所以,拢共也没多少多肉。
享用免费斋饭?可不是初一十五的时候,人也不少。
礼佛?这个绝壁没有吧。
那又是为什么呢?我想来想去,最后猜到了:是太无聊了(游客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人——这可是杰夫戴尔说的,不是我说的)。寂照庵再不不济吧,也是一个寺庙。现如今,在国人心目中,凡是跟佛有关的,都还能挤进“高级事物”的行列里,所以,来这里打卡,总比到其他那些网红点要high一些不是。
“太吵闹了,走吧”,朋友说。“是啊,佛门禁地,佛门静地,可我们就是有本事给它颠覆喽”,我说,随之起身。
说实话,我对寂照庵的商业化和多肉都没意见。毕竟,这也是当今国内的一股时代潮流呀,寂照庵又不是那始作俑者。
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个小嘀咕:商业化可以有,游人如织也可以有。你也可以造,可以作,可以折腾——关键是,山下有那么大地儿可以任有志之士们大展拳脚,为啥偏偏要上山折腾一个小小的尼姑庵呢?!
让它清清静静的,守着它的本分,不好么?
我心里这样想着,一脚跨出了山门,又回转身,再看一眼花团锦簇、笑语喧哗的小院落,又再看一眼门内墙壁上斗大的“佛”字——转身,下山去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