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怪诞行为学》,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看似平常的行为下掩藏着怪诞,怪诞下隐藏的则是无知,或者说是平庸。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曾代表全人类说出生而为人的骄傲,:“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本书却代表事实给了自诩高贵和理性的人类一个响亮的巴掌。
人既没高贵的理性,也不是万物的灵长,更遑论宇宙的精华。通过《怪诞行为学》可反思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理性是平庸且匮乏的。例如你可以尝试解释为什么一文不值的黑珍珠变得有市无价?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客流量最大的商店?为什么人们会疯抢并不需要的东西……想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仅不敢自傲,甚至连一只幼鹅的智商和理性都不敢嘲笑,在某些方面(具体请参考书中锚定理论)我们也确实与幼鹅不相上下。
书中每一处案例与研究都值得反复推敲和琢磨,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关于“零”的研究。
首先,零代表了一种陷阱。作者发现零使人们忘记了消费不利的一面,从而其一唤起了热烈的情绪,这是非理性的根源。例如开完会以后的铅笔、钥匙链、记事本等,尽管这些东西多半要扔掉,排在长长的队后的免费蛋筒冰激凌?商店“买二送一”,你有没有为了那个“送一”而买下那两个你根本就不想买的东西?说来惭愧,昨日去商场因为买一送一和大减价多拎了一堆东西回来。实际上我每次去商场都是这样,支出远远超出预算,因为这些买一送一和大减价实在太刺激人的购物欲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认清这一点可以有效防止无意识消费,再遇到挥泪甩卖,大减价,买一送一时认真问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吗”(虽然我自己经常会忘记,也会骗自己需要这样,果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这从另一方面给了卖家一个启示:如果你想生意好,拿出一些免费或接近免费的东西吧!
另外,零代表了无价。不可否认,你无法给一切都标上价格。父母的爱值多少人民币,伴侣的爱又值多少,多少钱可以买你的一个朋友……听起来是不是十分亵渎?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我们同时拥有两套法则——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互相的友好请求,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的报偿。你可以帮邻居搬沙发,但这不是说他必须马上过来帮你搬,就好像帮人开一下门——它为你们双方都带来愉悦,并不要求立即的、对等的回报。市场规范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这种关系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事实上,它同时也包括了自立、创新,以及个人主义——但是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如果你处在由市场规范统治的世界里,你按劳取酬——它从来就是这样的。”(此段摘自书中)。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处在市场规范的世界里,实际上确更多融在社会规范里。市场规范获得既定利益,社会规范可以满足情感的需求。当然,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也不是不可兼容。例如在公司的表彰奖励,直接奖励现金对于劳资双方都是最优的选择吗?显然不是。对于工作者来说,奖金的愉悦程度显然是递减的,要每次获得同等愉悦刺激就需要不断加大奖金数量,但显然不是公司希望的结果。反观一些聪明的公司:精致午餐,象征性的奖品(奖杯此类),繁多的福利制度……员工收到关怀,找到价值,公司收到忠诚度。这些看似无法标价的东西,却实实在在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利益。
本书还有许多值得深究的案例就不一一赘述。
向本书作者丹·艾瑞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