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他的书中写道:当我们回到生活的原点,还原到简朴清淡的生活,无非是“轻罗小扇扑流萤”,无非是“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或者是“小楼昨夜听春雨”。他与大文豪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极为相似。
说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行者向老和尚学习“道”,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行者豁然开悟。原来,活在当下,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生活趋于沉静,就是悟透世情之后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安住当下,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亦可以承载万物起灭。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最高的境界,莫过于静水流深。无论生活如何坎坷沧桑,任它雨暴风狂,我自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深奥的禅理。
最深刻的道理就如同静水流深,看上去平淡无奇,但静水深处潜藏着无上的智慧。这正是大智之所在。就如同老和尚对行者的开悟。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过:“我用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简单最有力量。”这是他整个音乐生涯得出的深刻体会,给我们这些平凡人以深切的启发。
人往往喜欢简单与质朴的朋友。越是简单, 越好相处,也往往能发挥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以为道理浅显,所以从未真正去践行。所谓的知易行难,莫非如此。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沉静淡薄的人生。
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宁静悠远。
当一个人能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静水流深。
美好的生活方式,不在于金钱多寡,也不在地位高低,而是在于内心的沉潜和淡定。正如苏轼所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放下手机,捧一杯香茗,悠悠然的眺望窗外,也许经冬后的枯枝正在发芽长叶;伫立小区,观赏周边,也许小径的小花开得正艳。
我们从未停止遇见美,只是习惯让我们视而不见,缺乏发现细小之美的天赋。
最动荡的美,往往蕴于静水流深。
这是自然馈赠的厚礼,唯有单纯明净的心才能发现。
我最喜欢的男演员陈道明,从影20多年来,事业早已到达了顶峰。
他主演的电视角色气质独特,让他名满天下。可是,升到人生巅峰的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他厌倦了,想退隐了,便考虑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
此后他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做一个简朴生活的人。从浮华的演艺圈抽离出来,去与原始的天地事物接触。
他喜欢简单宁静的生活:一个人蜗居家里,用毛笔蘸写唐诗,听曲弹琴,阅读古书经典。这时候的他,心灵沉静如一湖静水,说看到窗外的天空,蓝得仿佛要流淌出来。
有大师说过,真正的智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时,它总是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时,它却是低垂着脑袋。谦虚的脑袋,是低垂的。轻浮的脑袋,才会高高的扬起。
所以,往往越是道行深厚的人,越懂得沉静谦卑,就像沉潜的静水那样流深。
真正的修养是静水流深,学问深厚却从不张扬,低调处世谦虚做人。
最迷人的美是安静的,最深刻的道理是简单的,最动人的味道是清淡的。
抛却浮躁,远离浮华,清简度日,对世界的领悟才能流深。
真正的心灵宁静,来自于沉稳安然的专注,真正的内涵,来自于不显山露水的修养。远离浮躁,澄澈内心,自我的造诣才能流深。
因此,一个人最好的拥有,莫过于静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