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绿化带,当中有大片苜蓿。每次和妈妈路过那个地方,妈妈都喜欢在那里采很多苜蓿,回来做食物吃。
苜蓿的原产地不是我国,而是西汉时期西域一个叫大宛的国家。这个大宛国今已不存,位置大约在现在我国新疆西部境外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这个大宛国,最有名的有两样东西,一是葡萄酒,二是汗血宝马。当时,西汉号称大宛马曰“天马”,可见大宛马的名气是极大的。苜蓿就是当时这些马的食料。
当时,西汉的一个官员,也是大探险家——张骞,数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诸国的风土民情,也带回了西域诸国的风物特产。我国人民由此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
当时的皇帝汉武帝,他特别喜欢大宛的汗血宝马。通过友好通使、交换,以及后来的远距离累年战争,要到了大宛很多宝马。
有了大量宝马,自然要有适合饲养宝马的大批饲料。于是,出使西域的使者们,又带回了苜蓿的种子。
苜蓿就是从那时传到中国,并开始在中国种植的。
汉武帝派人把这些苜蓿种植在了土质肥沃的土壤中。长的真不错——后来,据说皇帝各处的离宫别观周围所种的苜蓿一眼都望不到边了!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写的。
看来,中国的土地是非常适合种植苜蓿的。
苜蓿传进我国时,是当做马的饲料的。但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人也可以食用苜蓿。
苜蓿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它含有多种有益的化学成分及营养物质,所以可以食用。
苜蓿可以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它还具有抗炎、抗霉菌、真菌作用,可以抗感染及增强免疫力。
苜蓿的食用方法很多。最常见、并容易做的,就是在热水中焯过之后凉拌。据说味道很好。
而我妈妈喜欢用苜蓿做拨烂子吃。
拨烂子是山西的一种特色美食。它的做法是:把菜拌上面,然后上锅蒸,蒸熟出锅,倒入醋、香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就是一道美味了。
拨烂子可用多种材料来作。也就是说,很多蔬菜都可以做拨烂子。其中,用苜蓿做的拨烂子,味道极佳,别具一格。
我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苜蓿拨烂子。
自从发现了那大片苜蓿地后,我偶尔会带妈妈去那里采摘。
妈妈今年75岁,自小生活在条件艰苦、缺衣少食的农村,小时候吃过各种野菜。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要靠吃野菜度日了,但妈妈对野菜的感情却已深厚。苜蓿自然也在其中。
平时碰不到野菜也不惦念,但只要碰见,妈妈便会采摘一些回来吃。她的喜欢总是淡淡的,从不夸张,而是用行动表示出。
看着妈妈弯着腰,认真、当下、投入、享受、忘我地采摘着苜蓿,我心里很感安慰。
妈妈做的苜蓿拨烂子,很好吃,清淡鲜极,我很喜欢。妈妈做的苜蓿拨烂子里,也充满了温暖的母爱味道。
后来,知道了苜蓿的来历与过程后,我对苜蓿又多了一份特别的感觉。
好像苜蓿跟大探险家博望候张骞有了联系,与毁誉参半的汉武帝有了联系,与当时出使西域的一批批使者有了联系,与当时中西亚各民族有了联系,与曾经的历史有了联系。
苜蓿在我眼前的土地上青翠鲜嫩着,充满我心间的,却是穿越历史与时空的奇妙感。
其实,品味任何东西,不是品味它的感觉呢?
今天,我又陪妈妈去摘了苜蓿,晚上吃了妈妈做的拨烂子。味道一如既往地鲜美。
春天,正是采食苜蓿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