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贴子:
“一位女作家27岁,名校毕业,在著名公关公司做项目总监,夫妇两人月收入4万,经过种种曲折,最终以2.4万一平米的价格在北京购入一套89平米的房子,算起来总值要213万多吧。首付100万,其中丈夫的父母出了70万,剩下30万是两人工作以来攒下来的,还向朋友借了几万。这位女作家2008年大学毕业,买房时工作四年了。丈夫则已工作了七年。文中记述的是买房中的种种折腾,乃至两人几近崩溃,甚至在选房的头一天还大吵到凌晨3点,争的是买115平米的还是89平米的。办完买房的全部手续,这位女作家在回家的路上放声大哭……”
这篇贴子,一乍看,你会觉得莫名其妙:不就一套房子吗?不买能怎么样?至于这样要死要活的吗?
但仔细地想想,在中国一套房子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话题。
从中国传统的意义上说,家代表团圆,而在中国的历代传统节日大都以“家”为基础去象征某些意义,
相对于那些买房族来说,它象征着安全感、踏实感、目标感。
再者以中国现在的国情来说,我们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在一线城市打工的年青人,至少有70%以上是农村家庭,我记得当时高中在县城读书,有60%以上是县城周边的农村家庭,我并不是带有色眼镜,只是觉得震惊,原来中国农村孩子这么多,那时候他们的孩子要来县城上学都是安排在学校住宿的,长年和爸妈分开,并且回一次家要坐很久的车。
我从刚需的角度去分析买房族的三种情况
买房是为了以后有更多时间陪孩子
大部分农村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学,都是让孩子上县城读书,而爸妈长年在外打工,那种孤独感只有当时他们自己能体会,而你们县城和爸妈住在一起的人是完全不能体会的。所以我们不想让自己孩子重复我们的道理,这样对成长有心理缺失。
买房只是为了让我有安全感
以下的离婚率,反应了一个情况,那时候有很多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多么渴望有自己的房子,他们童年过的没有安全感,希望买了自己的房子,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家
买房让我有目标感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中有超过68.9%的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并且在每年的数百万大学生中有超过65%的应届毕业生从事的都是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
很多学生可能在进入社会3年之后,才有了一点点的职业规划,甚至不知道前3年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因为大部分的人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都是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而一部分年青人在买了房之后,会更认真去规划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虽说买房之后有房贷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生活好像有了目标感,不能说是束缚,束缚是不想承担责任而以,因为人长大总要承担责任,远远不止房贷。
实在是租房体验太差了
也就是想要个舒服落脚的地方,我不喜欢和别人合租,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我怕有冲突,对于现在深圳的房租来说,我一个人是不可能花5、6千租小区的,如果是租农民房、我想搞成像宜家那样,但房东又说不能钉墙,这样不准弄,那也不准穿,你可知租房实在太苦,租房狗们?
如果能租到房东好,房子干净安全、水电煤Wi-Fi都好、物业给力、租金10年稳定的普通房子,但通过以往的租房经历实在太容易让人产生身处大城市的漂泊无助感了。
好不容易租到个好房子,一想到每月上供的租金是在帮别人还贷,怒从心中起,每次交房租,房东弄的那张水电费单子,我都不知道数值是不是准的,因为我住的是农民房,之前听一个深圳本地人说,他们都是把水电表调快的,光是收水电费都可以赚很多了,听到这里,我心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