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一张床”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有点古怪,难道是要一张床上睡六个人?或者,……。你错了,我这里说的是幸福婚姻的建设问题,是隐喻,“六个人”一是是指新婚夫妇、岳父岳母、公公婆婆这六个人的关系;二是指作为男人、父亲、内在小男孩和作为女人、母亲、内在小女孩的身份和角色的转换;三是指作为男人、女人的六种人格的转换与融合。“一张床”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一个人是怎么来的?他生活的家庭背景是什么?家庭文化是怎么样的?他(她)是如何在家庭文化熏陶中成长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幸福婚姻要怎么建设呢?就是要正确、科学地处理好这“六个人”的关系,其实“六个人”不仅仅指狭义的夫妇、岳父岳母、公公婆婆,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群人,比如亲亲朋友,同事战友之类的;不仅仅是要处理好这“六个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包括这“六个人”的身份、角色及人格。幸福婚姻建设就是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处理好这广义的“六个人”的关系和与之而来的“六个人”的文化冲突。
中国的家庭关系,本来就是一锅粥。你粘着我,我粘着你,互相搅和在一起,谁也分不开。比如,一对新婚夫妇,假如岳父岳母到新人家庭,看到自己的女儿,干这干那,侍候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心理难免会不舒服,心理说,我养她那么大,在家我还没有叫她干过活呢,到婆家看看有好日子过吗。假如公公婆婆看到自己的儿子天天辛苦上班,儿媳整天花枝招展的,净花钱,心理也不免嘀咕,不知道会过一点,咱儿子成天辛苦类,她净享福,还啥都不干。懂事的父母会忍着,看不下去就帮一把,强势的父母可能就会恶言恶语,明里暗里使一把劲。原本还在磨合中的夫妻,矛盾日渐显著,叫自己父母在里面一教唆,两个人新仇旧恨涌来,很难不吵架,假如父母在只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争吵就会愈演愈烈。这样的话,幸福何言呢?
幸福的婚姻是要建设,是要用心经营的。有人说,钓回来的鱼,还需要投饵吗?我说你不再投饵,那你能养时间长吗?因此,幸福的婚姻,一定要照顾到双方父母的心理感受,一方的父母来了,另一方积极主动做家务,跑前跑后,让父母放心,感觉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你想想,父母放心了,还会说三道四吗?
这是表面上的幸福婚姻的建设方法。
另一方面,“六个人”也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内在身份和角色:“男人/父亲/小男孩”或“女人/母亲/小女孩”。床上睡着夫妻两个人,其实有这六个身份,只是每个人每个当下身份是不同的。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境下扮演着合适的角色那才是非常和谐美满的婚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爱情理论——爱情三角形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幸福婚姻的建设。他的理论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他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包括强烈的情感表现,由于他人的强有力的吸引,对他人产生强烈的、着迷的想法。许多人感到有与对方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谈话和性的欲望,在激情关系中的人们常常感到全身心地投入,有时导致不计后果的行为。古往今来那些动人的爱情故事无不表现出生生死死的激情,那些一见钟情的故事,实质上是身体的吸引。
亲密之爱包括一种真正喜欢对方和渴望一道建立更有凝聚力的和谐关系,包括把自己的生活以坦诚、不设防的方式与对方共享,信任、耐心和容忍是重要的特性。一对伴侣真诚地喜欢发展他们自己的沟通风格,熟悉彼此不完美的、特别的性格,这些性格在初期强烈的激情之爱的吸引下很少被人注意到。彼此不分的“我们”感的发展,他们互相关心,善待对方,满足彼此的需要和欲望,尊重在真正亲密关系中是重要的。亲密没有激情强烈,但能促进人们相互的亲近,让人们产生人际的温暖,它使得爱情得以天长地久。
承诺则是与时间直接有关系,包括做出爱一个人的决定,并伴有强烈的维持长期爱情的愿望,感人的爱情不能缺少内心的表白和海誓山盟。在爱情关系中双方生活在相互的稳定的、持续的和确定的情感气氛中,努力巩固他们的联盟,他们是伴侣。他们互相尊重彼此的隐私,让伴侣融入自己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承诺关系中信任和奉献常常挂在心中,他们从不利用他人的弱点,他们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冲突在所难免,但并不觉得这会伤害他们的尊重,遇到分歧他们互相信任,通过协商解决他们的分歧。
根据爱情三要素理论,斯腾伯格给出了爱情的各种组合:一是喜欢式爱情——以亲密为主,缺少激情,不一定愿意厮守终身,称为红颜知己;二是迷恋式爱情——一见钟情,只有激情,没有承诺和亲密;三是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没有激情、亲密;四是浪漫式爱情——有激情、亲密,没有承诺。崇尚过程,没有结果;五是伴侣式——有承诺、亲密,没有激情;六是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只有生理激情和空头支票的承诺。七是完美式爱情——三者皆有,只有将激情、亲密、承诺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爱情及婚姻。
在婚姻建设中,男方的“自我”有三个角色,一是父亲,一是内在小男孩,一是具有性魅力的男人;女方也有三个角色,一是母亲,一是内在小女孩,一是具有性魅力的女人。与爱情三元素相对应,男方的父亲角色和女方的母亲角色对应的是爱情的“承诺”元素;男方的内在小男孩和女方的内在小女孩对应的是爱情的“亲密”元素;男方和女方彼此的性魅力角色对应的是爱情的“激情”元素。
尽管“承诺”令人欣赏,尽管“激情”令人陶醉,然而,最具主导作用的角色,却是男人的内在小男孩和女人的内在小女孩。内在小孩,主导着男女双方的爱情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们往往在另一半身上寻求自己人格里一直需要满足的部分。在人格成长过程中,内在小孩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当一个人小时候是在爱和安全里长大的,那么在他成年后,他的内在小孩依然存在,就会呈现出快乐、爱和美好;当内在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创伤,那么,就会形成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会牵引着这位内在小孩不断去寻找再次面对这份创伤的机会。这位内在小孩会闻到对方身上令自己体验到熟悉的气息,这股气息仿佛其在成长过程中,在创伤当下,所感受到的那种情绪感受,是相似的。于是,内在小孩再次找了一个让自己能够体验到创伤的人,重新去体验与以往类似的创伤。请注意,这里是内在小孩自己的体验,其实与对方并没有关系。对方甚至可能对其很好,然而内在小孩依然会更多地去关注和寻找一些令自己感到不安全的线索,然后去重新体验内在那份不舒服的感受。于是,我们会看到情侣吵架,夫妻反目。这里面,都是内在小孩在发挥作用。内在小孩宣布自己不舒服,不满意,尽管对方可能很无辜,但依然无以避免这场纷争。
比如,有的人在过去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那么,他养成了对周围严格要求的习惯,对自己的爱人也会百般要求和挑剔,不允许对方在一些地方做得不令自己满意。这就是成长中的误区,造成的生活应对方式。那么,这样的朋友就需要去看见自己实际上渴望被尊重、理解、支持、鼓励的需要,释放掉过去被忽视、被否定、被打压造成的委屈和恐惧,然后很好地去满足自己,带领自己去成长,让心理空间变得干净、舒适,成为一个能够接纳别人不够完美的人。这样才能够在亲密关系中,彼此接纳,彼此理解,也才会有真正的亲密和安全感。因此,“亲密”是老大,“内在小孩”是主导。而爱情的最近发展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重视的区域。只有勇敢地站在了爱情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将六种身份和角色有机地融合,我们才能够成长和发展出与自己渴望的爱情相匹配的能力,才能够经营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第三,“六个人”也指六种人格。
男女结合,我们常常以为只是两种人格的结合。其实是六种人格。男人,有作为男人的一面、有父性的一面、有小男孩的一面,就决定了他会时而性感、时而有责任感、时而又淘气。同样,女人,有作为女人的一面、有母性的一面还有小女孩的一面,就决定了她会时而性感、时而温柔、时而又刁蛮。一般来说,四种人格的结合最好,男人与女人、男孩与女孩、父亲与女孩或母亲和男孩。或许刚结婚的时候,两人相处的方式是匹配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处方式并不会一成不变。导致婚姻出现矛盾的常常是,相处中的一方改变了人格模式,而另一方没有改变,导致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另一半,看作三种人格的共同体,然后自己不断的切换到与之互相匹配的模式和人格,很多矛盾就能自行化解。
比如,男人有时展现出小男孩的一面,在妻子面前受到冷遇,所以就不再展现。但是,他需要另一半母性的一面无法满足,就在外面有了小三。妻子不理解丈夫怎么着了一个比自己丑的小三。可就是这样的小三满足了丈夫心理上渴望母性关怀体贴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一定是可爱的、纯真的。如果女人不让丈夫的“内在小孩”出来,一出来就打,或者丈夫的“内在小孩”不敢出来,那么他可能就会去找红颜知己。表面上是这个男人出轨了,实际却是他的“内在小孩”在找一个“妈”,所以有些男人出轨的对象不一定是漂亮的,优秀的,只是他在对方那里能找到安全与温暖。如果家庭里女主人太过强势,不能容忍自己的“内在小孩”出来,那么男人“父亲”的角色就会缺失,婚姻里面他找不到自我价值。他可能就会在单位或社会充当大哥,去帮助那些柔弱、需要帮助的妹妹,这也是造成男人出轨的一个原因,因为那些“妹妹“会求助,她们是最有被爱的能力的。而同时这个女主人却没有被爱的能力,她没有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始终把自己放在“母亲”的角色,又觉得自己很辛苦,埋怨丈夫看不见。当然反过来,如果男人不肯照顾女人的“内在小孩”,那女人也可能会转向他人。
因此,很多婚姻问题的产生就是这六个角色不匹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直扮演着一个角色,要根据环境及形势,适时实现转换。比如当一方的“内在小孩”出来的时候,另一方就要扮演“父亲/母亲”的角色,只有因势利导,有机地将“六个人”(关系、角色、人格)完美结合、完美地转换、完美地融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婚姻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