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人会不屑一顾,切~我有工作,我有收入,我还有存款,我的退休金是按最高档投保,我当然能靠自己生活。
别急,我的这篇文章可并不涉及您的养老问题,而是关注另外一个方面,我不知道您还能不能靠自己。
前几天接到朋友的电话,内容与往常无二,她婆婆又出幺蛾子了,是怎么怎么回事,然后唠叨半天结束语总是那句:“你说怎么办啊?”
我很惭愧,因为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每次朋友向我控诉她婆婆的行为时,我能做的,只有耐着性子倾听却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很想把我们俩都从这种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可问题似乎无解。
她这位婆婆,其它方面都还可以,唯有一点,真是奇葩,她非常非常依恋儿子。结婚之前朋友没觉得她老公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别,可婚后没几天,朋友就觉出不对劲。小两口独自住,每天晚上婆婆都要给老公打电话至少半个小时,如果这个还算是可以理解,那么后来不久朋友公公去世,婆婆的行为就令人无法理解了。她不仅每天打电话,有时一个晚上甚至打几次电话。对于都是上班族的小两口来说,晚上在一起的时间弥足珍贵,结果现在却被婆婆占去了一大半,朋友当然不愿意了,为这事从没红过脸的小两口隔三差五地就吵架,可情况却一直没有好转。后来朋友又得知婆婆不仅在晚上和老公通电话,白天老公上班时间也是频繁地联系,毫不顾及儿子的工作状态,经常找各种借口让儿子回家处理问题。这下朋友可忍无可忍了,除了频繁电话,每个周末小两口都回去陪她,可竟然还不够,上班时间也不放过,这样下去,老公的工作怎么能不受影响?可无论朋友或者她老公怎样跟婆婆解释,婆婆都是当场点头事后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朋友老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这样下去他不仅会丢掉工作甚至还会失去家庭,于是痛定思痛,主动申请去了国外上班,以为离得远了他妈妈就不会这么依赖他了,可结果没想到的是她婆婆变本加厉,不仅每天若干次地打视频电话,而且长则两个月短则半个月,就得以各种原因让儿子回国。儿子稍有犹豫,就各种长吁短叹甚至哭哭啼啼,可若每次请假回来,这不又回到之前的那种恶性循环?这次朋友发牢骚,就是因为她婆婆再次要她老公回国陪她看病,而之前每次看病的结果都是无大碍。
说实话面对这样一位婆婆,我很理解朋友的心情,换谁恐怕都会头疼得很却也无计可施。我们都清楚这位婆婆的行为肯定不是出于无意而是有意为之,而且这位婆婆自己也一定知道她的行为很无理,不但会影响她儿子的工作,也影响儿子的家庭幸福,同时她也一定心疼她儿子每次都要赶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飞回来,可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无疑,这位婆婆的行为根源来自于她内心的失落和焦虑。失落是因为儿子结婚老伴去世她的生活没了重心,失去平衡,而焦虑则是她努力想要找回重心却求之不得。找回生活重心没有问题,可问题是她妄图把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儿子拽回来当重心,这当然不可能,于是越是拽不回来越失落焦虑,越失落焦虑就越要无理纠缠,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儿子也离她越来越远,这样的结果恐怕她自己也没料到。
诚然,这位婆婆的情况属于个别极端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妈妈们,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更谈不上自己的思想,他们平时围着孩子家庭转,一旦家庭有了变故或者孩子上学结婚离开家,这些妈妈们就感觉生活没了意思,没了希望,要么内心失落郁郁寡欢,要么就像我朋友的婆婆那样,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工作。无疑这两种状态都不是我们为人子女者所愿意看到的。当然也有一些妈妈们,努力调整自己心态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比如上上老年大学,种花养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重新找个寄托,养个猫遛个狗等等。
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被迫地改变自己惯有的行为模式,这中间,总会有一个过渡期让妈妈们感到不适应甚至痛苦,而这份不适和痛苦,却是我们为人子女者有心无力想帮也帮不了的问题,只能依靠妈妈们自己的摸索和改变。看到今天妈妈们所面对的状况,对于明天也会成为妈妈们的我们是否会有一些启发呢?若干年后当自己成为留守妈妈,我们愿意为了做出改变而同样经历这份不适和痛苦吗?还是要引以为戒,从现在开始,就做出适应未来的改变?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人愿意当自己老去时依靠别人生活,也没有人愿意将来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即便那个人是我们的伴侣或者孩子。那我们需要怎样做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女人在生活中只关注家庭或者孩子,而没有自己?
首先一点是时代因素。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妈妈们,这个很容易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妈妈们大多出生在建国以前或建国之初,从小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着长大的,到了上学的年纪又经历各种政治运动,所以很多妈妈们从来没有上过学,更不用说什么培养兴趣爱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直到老去。这种情况下,妈妈们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她们思维通常仅仅就围绕着家庭这个重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家庭,身体,还有灵魂。
其次文化因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其中也包含糟粕。比如千百年来被一直鼓吹着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虽然时代早已进入现代社会,但这种思想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多人的脑中。在这种思想下,很多女子在结婚后就一头扎进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生活模式里耗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而从未探寻过自己的内心。另外还有近年来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歪理邪论,也误导了很多女孩子,她们不努力进取提升自己,而是把心思都放在如何嫁个有钱人上面。她或许会为了包装自己学一些能令自己看起来有层次有品味的技能,但终究目的是为了取悦别人而不是自己。
第三现实原因。现代社会对女人的压力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大。很多职业女性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回家还要忙家庭忙孩子,对于孩子还小的职业女性,她们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这种情况下,她们怎么能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心理或者精神需求?长期以往,即便孩子大了,她们也因为习惯定势而继续忽略自己。
最后一点,我想说一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几十年来我们教育体制一直强调知识技能的输入而忽略精神层面的培养,仅有的精神培养恐怕也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而对于个人的精神追求这个层面,我们似乎从来就没听说过。我自己就深受其害,从小到大,上了十几年学,学了一肚子的所谓文化知识,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都用不到。而小时候喜欢画画,喜欢手工,喜欢跳舞却都被老师斥之于不务正业定性于玩物丧志而早早夭折,以至于长大成人,手里竟没有一样能拿出手的特长或者兴趣。不仅如此,我们的教育好像从未告诉过我们人的内心是何等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去探寻自己的内心,如何去探明并实现我们人生的意义。我们被告知的被强烈要求的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试考个好成绩。在这个流水线上,所有的成品都是一个模样,有知识没思想。最终,我们带着这个被禁锢的大脑进入社会,除了少数充满勇气的人,敢于尝试勇于突破,最终获得别样的人生,大多数人,都只是按部就班随波逐流去追求所谓社会主流价值观,比如名利,权力财富等等,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内心到底喜欢什么,甚至连去想这个问题的意识都未成有过。
以上几个因素,造成我们身为女人,很容易忽略对自己心灵的关注和关爱,使得我们的灵魂得不到滋养日渐枯萎,而一个枯萎的灵魂,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生命,除非是行尸走肉不需要灵魂,所以我们就只能把生命寄托在他人身上,来证明自己生命的意义,而一旦失去这个寄宿主,我们就像是一片秋天的落叶,无根无脚,飘飘摇摇,却不知自己该去往何处。
没有人愿意自己变成落叶,也没有人不想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妈妈们的那个年代而是生活在当今这个和平又相对富裕开放的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温饱犯愁,或许我们还需要追求物质,但是只要我们想追求精神,不管是通过读书学习还是通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都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这就像一道分水岭,岭的这边,是固有意识,这边的女人没有自我,她们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什么是为自己而做。而岭的那边,是突破了固有意识的女人,她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她们有强大的内心,她们有美好的愿望,她们的眼睛能看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这样的女人不管外界如何变幻,她的内心坚定而有力量,足够支撑自己把人生活得很精彩。
翻山越岭去到岭的那一边,过程很简单,难得是你如何才能意识到你是在岭的这一边还是那一边,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山岭还有那一边,那么谈何翻越呢?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保持学习,对外界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永远有试图去了解那些自己未知东西的愿望,只有不断把新的信息注入进来,我们的思想才会越发丰富,思维方式也会随之提升,只有站在高处,我们才能看到更远。
有了这个思维方式,我们就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寻找令自己心灵宁静的途径。每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时无论多忙多累,多焦躁多烦恼,我们都会主动地给自己留一个空间,进来坐坐,听听喜欢的音乐,读读喜欢的书,或者重新捡起小时候被迫放弃掉的画画爱好,又或者尝试一下你灵光一现迸发出的对弹钢琴的兴趣,甚至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也能给我们浮躁忙碌了一整天的心带来片刻抚慰和宁静,这这片宁静中,我们可以倾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我们可以滋养到我们的灵魂,让自己的心灵充实起来独立起来。
所以,不要放任自己沉沦于一成不变的琐碎生活中,也不要放弃自己,只要开始就永远不会太晚,努力去追寻自己的向往,努力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那样即便被全世界疏离,我们也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我们有灵魂相伴。
erver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