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10本书,每天输出10条清单。
我是带着问题来选书和看书的,自我拷问3年多,终于找出自身两个根源性问题:生活的意义和人际的相处。于是选了之前囤的一些心理类和励志类书籍:《持续的幸福》、《和时间做朋友》、《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遇见未知的自己》、《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内在的探索》《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拆掉思维里的墙》、《不完美才美2-一切在你手中》、《爱我五种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疯狂迷上看书,又连带挖出一些相关的书在看:《原则》、《心流》、《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非暴力沟通》、《跃迁》、《个人形成论》···
感谢主题营逼我把这些书翻出来啃了,虽然没怎么深入看完看懂,但已收获良多。带着问题看一个领域的书,会发现,其实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相似的回答,这些相同的声音,就是我要找的答案。
01 关于目标和意义
清心寡欲活了20多年,看似无欲无求的背后藏着挣扎,却又看不清为什么而挣扎。入营前的自我介绍我被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难住了:“完成后给自己什么奖励”,我真的不知道。翻了大家的奖励,有吃好吃的,买什么物品等等。。我好似都没什么兴趣。整个的生活,大到为之奋斗的所谓梦想,小到短期想要的东西,好像都没有。所以一切看似努力的背后,都没有真正尽力。
《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段话很精准地描述了这种状态:“那些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的人,浸泡在这个世界,因为没有自己的方向,总被现实赶得乱七八糟,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生命的布朗运动’,这种做生命布朗运动的人,我称为漂泊者。漂泊者注定一辈子在躲避些什么,而不是在追寻些什么”
清晰地记得我看到这段话时内心的震撼,在新江湖的复盘里我说我在一路拒绝我不想要的,不停寻找我真正想要的,现在终于知道我是谁了,尽余生,只求智慧,美和爱。文章温暖了很多人,可现在细想来,我想要的又究竟是种怎样的状态呢?
“当明天再看到这个太阳的时候,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活到今天,到底是什么在支持你?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今年都在想这个问题,我真正要的是什么。为此,去过心理医院,听里面的人诉说他们的虚无时光;去看维奥拉的画展,听他对苦难,对人生的解读;还去殡仪馆,近距离感受死亡,看看是否感到畏惧,而当下又该如何珍惜?
所谓意义,其实应是有目的寻找,也许暂时看不清终极方向,但短期的尝试里也应有对探索的要求。学写文,具体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学画画,想要能画成什么样?学心理,要能具体解决到什么问题?没这些要求,任务就只能是完成,成长,也遥遥无期。
《心流》中说:什么是自得其乐?就是拥有自足目标的自我,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从意识评估过的体验中涌现,并以自我为依据。
不想用外界的标准定义我的目标,那我就给自己提出要求。在目标达成的路上,寻找我要的意义。
02 关于苦难
我把漂泊者那句话分享给一个朋友,她问我:你在躲避什么呢?
古典说,漂泊者一直在逃离恐惧。
好像是这样。
漂泊的人也许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方向,还可能是因为太脆弱。没有能力和勇气对抗外界的风暴,就一直拼命地想躲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却发现好像哪里都没有安全感。
而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人生本就苦难重重,没有真正的坦途,《少有人走的路1》里开篇就是这句话。《不完美才美》中海蓝老师也说“生命不论什么阶段,都要这个阶段里不可避免的难题。” 大海是公平的,它对每个航行者都给予风浪,区别在于谁更勇敢,能扛过这些风浪。
除了揭示这个真相,每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最本质的是心态的转变:对苦难从原本的逃避式的无可奈何到积极面对的无所畏惧。不论是李笑来老师的“心智”,还是《少有人走的路》里的“自律”,还是《内在的探索》里的“奋斗”,都是这个含义:要勇敢。
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克服苦难才有意义。
03 关于真实的自己
向外探索意义,向内是寻找自己。
我的迷失不仅是没有方向,也是没了自我。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张德芬借一个老人的话,告诉我们:我们很多的不快乐,是因为失落了真实的自己,真我被身体,情绪,思想,面具层层包裹着,操控着我们的,是小我,是潜意识,是无形的自动化系统。《内在的探索》中也提到我们丢失了本我,也是人格在维持我们的生存。我们需要不停地觉察,自控,理智地分辨意识和潜意识,控制情绪的干扰,尽可能的去靠近本我,一个什么也夺不走的,真实的自己。
这真的只是一个开始,意识层面找到的答案仅仅是理论,一个说服自己接受面临着的一地鸡毛的理论安慰,这些答案也是一种力量,迷茫时的强心剂。但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理论在生活中践行,10天里囫囵吞枣地看完这些书,书中的方法并没有消化和实施,所以,接下来,要去好好践行这些方法,同时,阅读的习惯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