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天
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那是我们十二位同学期盼了几十个日夜的日子。那天,分别了三十年的我们终于再相见。
群里,因为同路,我事先和远在淮南的黄取得了联系,高铁上,我们最先相见。黄,高二时转学去了新疆就读,与他虽有三十一年未见,但车厢里,远远地,我便一眼认出他来,笑容仍如三十一年前,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略微发福,但却更显稳重与成熟。
那天, 黄退了事先订好的普通火车票,舍近求远地又重新订了离家四十分钟车程的高铁,为的只是能与我同行,早日见面。高铁车厢里,我们相互感慨,感慨时间的无情,感慨友情的纯粹。不知不觉,三十分钟的车程结束。
合肥车站北广场,开车来接我们的周已早早前来等候。只知道和他同来的是杨,没曾想,前几分钟还看到在朋友圈里诉苦,说接连不断的酒局让他无法承受的程也和他们一起寒风中迎接我们的到来。
走出地下道的出口,四处寻找同学的我和黄,很快便看到了正在向出口处张望着的杨,看到我们,他挥舞着双手,大声地向我们打着招呼。
多年不见的杨,那天一点没让人感觉陌生。头戴一顶棒球帽,身穿休闲外套,精神状态非常不错,如果不是听他亲口说过,根本看不出曾经的他竟然从鬼门关前绕道而过过。记得青涩年代的他,爱说也爱笑,他家欢聚一堂的场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他父母经营着一间不太大的糕点铺子,记忆中,那时的我们没少去吃过。懂我们的杨,那天过来时,又特意带了伯父伯母做的糕点来给我们吃,糕点入口,思绪万千。糕点依旧是那时的糕点,味却吃不出那时的味来了。
周算是我们几位要好同学中最沉稳的一位,温和憨厚的他,说话慢条斯理,他言语不多,但却有兄长般的威严,饭桌上,对我们几位女生(请原谅,那样的场合下,让自己再当一回受人照顾的小女生)的照顾体贴入微。
程,也依旧是读书时的样子,幽默风趣,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不用担心会有冷场的现象。酒桌上,主持大局的他,拿出政治老师的范,监督每一位想要“作弊”的人。席间,我们商讨着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他郑重其事地说出他的想法,并征询我们的意见,他思虑周全,顾全大局,既想到了家里同学的热情,也考虑到了外地同学的意愿。
接到我们后,周驾车,我坐副驾,后面坐着杨、黄还有程,一路胡侃海吹,很快我们便到了江的家。衣着单薄的江,自接到我们的电话起,就一直站在小区门外等待着我们的到来。那天天色阴沉,隔着车窗,我看到寒风中的江搓着双手,踱着步子,每有车经过,他都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细细观看。
摇下车窗,我向江挥手。一阵小跑,江来到车边,示意周将车开进小区,泊好车后,一路欢声我们朝江家走去。
进得门去,袁和李已于我们之前到达,李前几年见过,没有激动,但却依然欢喜,一一拥抱后,大家便落座寒暄,静等陶和陆的到来,只留下陈在厨房里忙碌着。
落座后,大家便把目光集中到了三十年未见,且失联最久的袁身上,纷纷责备她没情义,并责问她为什么不找找我们。尤其是她和陆,她俩同城十多年,竟没有偶遇。后来,陆说,是袁无心,如果有意,宁波城里,只要在餐饮界一打听,少有人不知道她的。其实,大家都懂的,前些年,大家都在忙工作,忙孩子,也唯有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才会真正地静下心来再和同学们聚一聚。更何况,那年代,通讯的落后,真的一别就失去了联系。
读书时的袁和陆同桌,她们的关系最要好,只要一方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不会少了另一方的。暑假时,双方会互相走动,有时一住就是半个月,那年代,物质匮乏,但一碗白粥,一碟咸菜却能维系出纯真的友情来。
那时的我,住在县城,家里管教相对严格,因此,去同学小住的机会不多,但放学后去他们家吃饭却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的家离学校比较近,来去方便。在一起能玩得来的同学家基本上都有去过,记忆最深的是汪家,那时,她家条件相对较好,每次去她家,她妈妈都会杀鸡为我们改善生活,只可惜,年纪轻轻的她却早早地离我们而去,那天说起她时,我们几位女同学全都伤感地落了泪。
说话间,门铃声响起,门打开,笑吟吟的陆走了进来。多年不见,虽然岁月不经意之间偷走我们的青春,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痕,但见面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惊呼,拥抱,相拥着我们进入了新一轮的嘘寒问暖中。贴心的交谈里,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一份暖心的同窗之情。
最后入场的是我们的博士陶。读书时的陶拘谨羞涩,不善言谈。那时的他白白净净,斯斯文文,说话轻声细语,话未出口头先低,尤其是和女同学说话,更是话未出口面先红。如今,当了教授的他,仍然如当初,羞涩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用同学的话说那是用深情的眼神表达着他的爱意,一切皆在心里。
三十年来,虽然我们之间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且彼此间的联系也曾一度中断过,但我们的心却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距离和环境的改变而渐行渐远,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在心中有了更加举足重轻的位置,对于其他情谊来说,这份同学情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酒后,同学们回忆起曾经的时光片段,讲到深情之处,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读书时,同学们笑靥如花,你追我赶的画面又浮现在了眼前。
回荡在耳边的熟悉声音,曾一度让我感觉回到了曾经年少时。曾经在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同窗情是一壶上好的陈年老酒,无论何时何地开启,都会让人沉醉。”的确,遥想当年,在人生的黄金年代,在浪漫的青春年华里,因为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相聚。从最初的相识,到三年短暂的相处,却让一段抹不去的情谊在心中扎下了深根。虽然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但时空却没有改变我们之间的那份牵挂。.那份惦念,袅袅萦萦,绵延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任时光流逝,此情历久弥新。
那天,阔别三十年的我们欢悦相聚时,拥抱问候,微笑牵手,一切依如从前。那天,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我更是百感交集。看着一张张曾经熟悉而今略带成熟的笑脸,仿佛昨日历历在目,所有的一切都可娓娓道来。那时候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豪迈,那段日子永远叫人不能忘怀,那段友谊一辈子值得永存。
如今,无情的岁月已在我们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和沧桑。热情招待我们的江和陈,他们的儿子,大学毕业已工作,年前,未来的儿媳也已登门拜访。费心张罗聚会的杨,女儿也已大学毕了业,如今已成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程优秀的女儿在读研,陶和李的儿子已工作,袁的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我和陆的孩子在读大学,唯有周和黄还有辛苦几年,他们的孩子一个在读高中,一个还未成年。有些遗憾的是,陈因家事未能出席我们这次聚会。
席间,对于同学汪,我们也是一番感慨。未来得及享受人生的她,英年却早逝,同学一场没能在她临终时送上她一程,又怎能不叫人唏嘘不止。汪是个善良的女孩,她温柔,善解人意,不管谁跟她在一起都会很舒服。汪和陈同桌,那时,我们三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朋友。那时的我们,会蜷缩在一张床上,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彼此的忧伤。汪的离去,对我,对陈都是莫大的悲伤,但是,离去的她留给我们的却是永远的美丽,心目中永远记住的是她的善良与美好。
同学相聚的场面,向来是亲切、热闹、无拘无束的。因为青春飞扬的年代一起走过,所以,不管多大年龄,再聚在一起,依然感觉我们还是年少时代的那一群人。那天,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多,用同学的话说,酒后吐真言。那天,酒后,大家互相爆料,谁谁谁曾经暗恋过谁,谁谁谁曾经追求过谁,三十年前一堆堆不为人知的糗事,那天酒后暴露无遗,开怀大笑的时光总是太短,那天,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那天,为了参加聚会,陆提早了回乡行程。袁,因为第二天要返程上班,聚会结束后连夜让周和杨送他回了庐江。合肥本地的同学,为了陪我们,也没有回家,那天,酒店里,打牌,宵夜,我们一直畅聊到凌晨。回到房间,三十年未同床的我和陈,再一次同枕共眠,和李、陆,我们聊天聊着聊着便进入了梦乡。
读书时的我们,永远的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清爽活泼。那天见面时,大家都说着高频的一句:你没变,真没变。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有变化,但却又觉得都没变,那时的时光好像又回到了三十年以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十年漫长其实也短暂,从毕业到今天,仿佛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前,我们有快乐,有心酸,有成功,有失落,有收获,有烦恼,但无论怎样的经历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短暂的同窗三载,我们走过了峥嵘岁月,经历了丰富的人生,感悟了离别的悲伤,懂得了世间的真情。三年里的每一个季节,我们都有着独特的风景,每一段岁月都给我们留下了纯真的记忆。三年的岁月也见证了我们的艰辛与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幅品味人生的画卷。那些经历,相比当今社会的尔虞我诈,更加衬托出我们当年的同窗情谊的纯洁和珍贵。
世间最欢乐的是童年,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最无知的时光是小学阶段,打打闹闹,疯疯癫癫四处玩耍;最懵懂的是中学青春年少,有了兴趣爱好,有了知心朋友,有了贴心闺蜜,有的遇到了一辈子的亲密爱人,比如我们的江和陈。
读书时的那些年,知道自己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女孩,长相不出众,成绩不优秀,引用同学的话说:并不引人注目。只知道那时的自己是个晚熟的女孩。不懂得读书,也不懂得恋爱,只知道傻傻地笑,傻傻地玩,辜负了那个年代,更辜负那些青春岁月......彼时,我只是以小草仰望大树的姿态,憧憬着没有到来的未来。
那些年,那些事,虽已久远,但那些人,那些事,却永远留在了心间。现在的我们天各一方,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忙碌着,希望多年以后,再相见时,你看到的是一个更好的我,当然,我看到的你也是一个更优秀的你!因为我们都在不断奋斗,不断成长。也如同学所说,即使时光倒回,行走的轨迹也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无论如何,我都会感激,感激缘分让我在最美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
......
那天,十几个小时的相聚,一晃而过,想到天明之后又将要分开,心中那份不舍无以言表。
有人说相逢注定会分离,但我更愿意相信,每一次的相逢都会加深我们的情谊,每一次的分离也都预示着下一次相逢的美丽!
虽然我们不知道何时再相逢,但我们却心知,下一次的相聚一定会更好!
每一段故事都会苍老,唯愿故事里的我们一直都好!
2017.2.7 于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