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去世了,我很怀念她。
外婆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个竹匠,收入勉强糊口,上面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把她送给别人家做童养媳。外婆八岁就到别人家做童养媳,从八岁就开始做家务,小孩子能知道做啥呢?经常做错,经常挨打,外婆指着头上的一块伤疤说:这就是那时碗没有洗干净,被婆婆用锅铲柄打的,留下的伤疤。说到这里,外婆的声音颤栗,双眼湿了, 仿佛当时被打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了。
外婆天生是不认命的人。她在那户人家熬到15岁的时候,就跑了。她不想就这么过一辈子,于是就趁出来到街上买东西的机会逃跑了,跑出来以后就躲在新桥头的姑妈家。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是跑不远的,也没有啥活干,自己家里肯定是不能回去的。从外婆的语气里们感受到那种无助和迷惘,一个大闺女只能偷偷摸摸躲在姑妈家,不敢出去,而且 姑妈家也不富裕,养不起一张嘴,那种窘境让人是无地自容。
外婆想赶紧摆脱这种窘境,好在遇到好心人,正好有一家人家要找保姆,外婆就去那户人家做保姆了。
外婆说:那户人家主人叫陈子元,好像是个师爷,专门帮人家打官司。一般人家是不敢收留这样私自逃跑的童养媳的。过了一段时间,外婆有一天出门买菜,被婆家的人发现了,于是就找到了陈老爷家,找陈老爷要人。陈老爷当然不肯了,于是婆家就把陈老爷和外婆告了,陈老爷本身就是打官司的高手,会怕打官司?
但是关键人是外婆,打官司是要关键人到场的。外婆只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农村小姑娘,一上场话多不会说。外婆说:陈老爷就在家里教她上了现场如何说,如何做,排练了好多次,一点差错都没有了才能上场作。临上场前,陈老爷告诉她,见到官老爷的下跪的时候,要背对着官老爷,不能正面对着官老爷,官老爷是有官威的,被官老爷的官威一冲,你就说不出话来。
外婆拿着陈老爷的锦囊妙计就上场了,在大堂上对答如流,打赢了这场官司,摆脱了童养媳的身份,获得了人身自由。几十年过去了,我问外婆是否还记得那些在大堂上说的话?外婆说她哪里还记得。说到这里,外婆脸上全是得意之色。
在陈老爷家里做了几年保姆,日本人来了。大街上谣言满天飞,一会儿日本人从东面来了,一会儿日本人从北面来了。于是外婆他们开始商议跑反了。他们几个人年轻的保姆在一起跑反,外婆说热水瓶在当时是个稀罕物,跑反的时候还带着舍不得扔了。大家刚开始跑反还说说笑笑,不当回事,就好像出去春游似得。但听到一声枪响,大家就撒丫子跑开了,鬼子在后面追,大家吓得他们几个人也不知道往哪里跑,就跑到大丰圩的芦苇荡里躲起来了。躲在芦苇从里的人很多,有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小孩子不知道啥,就知道哭,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大人只能死命捂住小孩的嘴,不让他们哭,外婆就亲眼看见一个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停止了呼吸。外婆的脸上满是恐惧和无奈。外婆说有几个和他一起跑反的人,后来再也没有遇见。或许就这样没有了。
在那个谁也不知道明天的年代, 外婆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真不知道她如何撑过那段日子的。
接下来外婆嫁给了我外公。
外公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兄弟五个,他是老大,下面四个弟弟,父亲身体不好,无法干活,外公从九岁就开始给人家帮工了。直到解放后才有了自己的地。外婆经人介绍嫁给了外公,正是一根藤上的菱格苦瓜。外婆还说:当时村上人说,外公哪里养得住这个女人,一斗米吃不圆满,人就跟别人跑了。外婆脸上上露出坚毅之色,她说,别人没有看到这个笑话,她也没有走,一直到人生的终点。
我妈是老大,接下来是三个舅舅,再下面是三个姨妈,而且外婆四哥的女儿也是她带大的。外公一直在外面做工,这八个人几乎是她一个人拖大的。这几个舅舅姨妈中,特别是大舅,让外婆和外公操碎了心。
大舅7.8岁的时候,和别人在小木船上一起玩,不小心把胳膊摔断了,那事家里穷的叮当响,没有钱送医院,只能找土郎中。于是外公借了别人家的小木船,外婆抱着大舅,找到西屏村的木水老拳师接胳膊,老拳师很厉害,很麻利的帮大舅接好了胳膊。老拳师拍着胸脯对外婆说:大妹子,你放心就是,我给你打保票,小孩的胳膊没有事,保证以后不影响堆堆割麦。外婆悠悠地说;老拳师很厚到,诊金就是两瓶酒。木水老拳师名不虚传,大舅果然没有留下后遗症。在以后的日子里,大舅做了三次大手术,其中一次,没有钱输血,外公直接伸出了了自己瘦瘦的胳膊。
生活有些时候有些黑色的幽默。
关于三舅的故事。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10岁的三舅穿了件短裤就出门玩去了。哪知道中午家里失火了,把家里所有的一切都韶关了,除了人跑出来了,啥都没有抢出来。晚上三舅就只有一条短裤,连换洗的短裤都没有。说到这里,外婆的语气充满了无奈。
外婆也是很有心计的。那年三舅报名参军,体检通过了,但是在公社审核时被刷下来了。得知消息后,三舅躲在家里哭,外公是个老农民,束手无策。外婆不动声色的打听到,这一期的兵是汽车兵,可以学开汽车,做驾驶员,在上世纪70年代,驾驶员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于是外婆行动了。夜里偷偷的出门,找到了在公社当武装部长的侄女婿,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三舅的名字填上了。第二天送喜报时候,令人瞠目的一幕出现了:原本被刷下来的三舅奇迹般的成为解放军的一员。说到这,外婆的难上漏出得意之色。
外婆也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
外公去世了,在栖霞山为外公办完佛事以后,外婆手里只剩下18元,一个农村的老年妇女,哪里有来钱的门路呢?外婆很快发现了商机:开一个小卖部,专门买一些小孩子的零食。原来外婆的家旁边有一家村小,有3.4个班的,60几个小孩子。外婆的小卖部很红火,她的全部家当就是一把筛子,小零食码放在筛子上让她的小顾客来挑选,有些小顾客也偷拿一点她的小商品,外婆也是笑呵呵的装做没有看见。外婆的小卖部里充满了笑声。那时我上高中了,有好几次,我用自行车载着外婆到沧溪街头的店里进货。也许这就算是对外婆的一点回报吧。
外婆的生意随着村小的关闭也噶然而止了。外婆一下子也没有主星骨,好像小孩子一下子丢失了一个心爱的玩具,外婆一下子苍老了很多。大家都劝他,停就停吧,反正你也这个年纪了。外婆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生意是停了,外婆闲不住,家里又没有人,他在家里待不住,老想往外跑。外婆身体很好,快90岁的人了,还住着拐杖外街上跑。那一次她一个人住着拐杖,走了六、七里路,来到街上,由于道路变化太快,她已经不认识路,晚上七点多了,一个人坐在步行街的街道的台阶上,,向别人大听:小甘村的杀猪匠家如何走?(外婆想到我大姐家去玩,大姐夫是杀猪匠。)幸运的是,我大哥正好从步行街经过,发现了正在向别人询问的外婆,把她送回了家。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舅舅们就安排人看着外婆,防止她一个人偷偷外出,却又找不到回家的路。
以后的日子,外婆就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外婆不识字,报纸看不懂,电视也看不明白,更不要说上网了
这些往事,是我听外婆断断续续说的,别人一直嫌她唠叨、话多,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外婆唠叨、话多。
外婆于2014年驾鹤西游了,享年93岁。有时候,死亡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和解脱。
外婆是一个年轻时不认命,不服输,有担当,有心机,年老时却无可奈何的的女人。
最好的孝道是什么?就是陪老人多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