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三经普
——近期杂感20190325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番外篇,有限的精力在筹备关于全国两会的精要和未来一些改革方向的推测。不过机缘巧合,最近全国四经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恰巧周末又回到了当时当村官的大王镇,脑海里关于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三经普”)的回忆又涌现了出来。整个村官生涯中,最值得回忆,对我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三经普工作。所以2014年底,考入区建设局之后还单独写了2篇文章去回忆当年三经普的点点滴滴。
背景:记得在大王镇从事统计工作的起因非常滑稽,2012年8月刚来大王,正好镇上搞统计的哥们离职,正好9月份市里要统一搞一个统计员培训,正好是在黄石理工(现湖北理工)学院豁渡楼,正好我住黄石,于是就把我去参加培训,于是乎之后的统计工作都让我弄了。讲真,不论是阳新还是开发区,统计局都是美女如云,这更加坚定了我搞好统计工作的决心。
另一方面,某事件的发生,一时之间让大王镇成为全市焦点,领导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经济普查又是全国上下的大事,不能没人做,就让我全权负责了。同时我只需要把经济普查搞定,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对着教材专研,而且开发区统计局还有专家大人梁主任,当时新浪微博还很火,关注了湖北统计和三经普的官方微博各种私信提问,很多渠道可以了解信息。
言归正传,重温了自己之前写的《回忆去年的经济普查(上、下篇)》,站在5年后的节点,工作经验的确丰富了,但有些东西反而觉得不如以前了,问5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这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开展经济普查?
隐约记得在开展培训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前开旅店,办的旅店执照,后来没生意做起了小卖部生意按什么类型统计?教条主义者会愣一下,我当时反而没想那么多,指着经普宣传袋上的标语“经济普查,以实为准”(大致就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标语),说按要求来。现在做工作,真的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事情太多了根本做不完,做着做着就忘记了我们是要实现怎么的目的而去做这项工作,在领导的不断催促下慌了神,放弃了坚持自己的思考。为什么会有人楞一下?
根子就在对目的的理解,为什么要搞三经普?
当时我会想,“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二条)
现在我会想,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2、是要把事情搞好,还是不被领导批评?
三经普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记得在看宣传片的时候,提到在广东和湖北进行了前期试点,由来又知道当时黄石又是湖北的试点,大智路社区又是黄石的试点(四经普西塞山区搞得好,一点都不意外),试点就是要发现错误,只要在正式普查时间节点把错误都总结起来,普查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讲真,站在全国的角度去看待前期的试点真的是煞费苦心,PDA的硬件和软件都提供了2套方案,E人E本+清华同方软件和联想A60+联想软件,谨慎了一笔。落子到全市那也是谨慎啊,因为是首次使用PDA,大家心里都没底,又听说试点的地区报错一大堆,即便培训了几次,大家心里都感觉不踏实,头两天几个县市区没有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发区这边也是,这里我也提出了试点的想法,不如把大王搞试点,错误都盘清楚了再动体量大的汪仁、金山。大王一共32个村,法人+个体大概730户左右,其实在报大王镇的数据时我也把体量小,又在镇政府附近的小村做了试点,一天上传50多户数据,第二天国家经普小组收到反馈后一顿报错,好像错误率达到了20%多,然后逐级开始挨批评,那是不在乎这些,抱着大不了不干的心态,也无所谓,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不过获得的错误问题反馈很有典型性,对后面开展普查录入很有价值。后来开发区普查得差不多了,进入收尾阶段,普查员周末一起惬意爬山,从梁大主任得知某县只完成了不到30%,恐怕那里的普查员是无法享受爬山时光了。
对于普查工作,试点很有必要,分析报错原因,整了个PDA经普“错误代码”,当时也不怕被批评,只想着怎么把事情干好。
现在是做得越多,错的越多,越不开心。
PS:三经普的教材我现在还保留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手册2013》《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员手册2013》。《工作手册》介绍了经普的历史沿革、目的和作用、对象和基本内容、相关标准、业务流程、组织实施。特别是组织实施一章,全国的三经普真正是全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还有组织实施最后的总结表彰阶段,最后还真搞了征文,我还写了小说《普查群侠传—陶桑传》,现在读来,搞笑一批,我果然是个段子手。《普查员手册》明确了普查依据、普查员权利义务和主要职责、业务流程、单位普查表填表说明、个体经营户普查表填表说明、主要指标解释(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入户调查技巧(真够鸡贼的)。认真读完后再辅以操作PDA的实践,真的是理论结合实际,而且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编者的用心良苦,几乎经济普查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再看时间,2013年11月编印,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已结束,及时总结成书,确保全国目标及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