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读明史,读到王阳明的故事,还有他感悟出来的那个牛气冲天的“知行合一”,内心仍然十分震撼。
几百年前的王阳明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知行合一”,会红遍当代,风尚一时。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王阳明本尊却一无所知,更遑论他的“心学”了,可想而知我们对“知行合一”的误解有多深。
在这篇小短文里,可否换个方式聊聊这么深的“知行合一”,看看王老先生自己究竟是怎么玩转“知行合一”的。后面还有几个续篇,再来侃侃“知行合一”的“心学”境界,和王老夫子这尊大神的来龙去脉了。
说王阳明是思想家也好,哲学家也罢,反正就是个大师造型,给我们第一印象应该是一枚手无缚鸡之力的儒雅夫子。然而,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他十分彪悍,彪悍得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是夫子,拿起枪就是悍匪”的那种强人格!
你没有听错,王阳明不仅是与孔夫子齐名的一代“圣人”,而且还是个比肩诸葛亮的一代军事家!一旦兵权在握,万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杀得对手心惊胆颤。
讲到这儿,请仔细留意,我们已经临近“知行合一”的那道门槛了。这样的“人格分裂”,在“知行合一”那里一点也不矛盾。
王阳明十分清楚,对于敌人,耍耍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以暴制暴,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这样的理论是不是似曾相识?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来的。哈哈,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威力!
废话少说,还是言归正传,看看我们的阳明夫子是怎样示范“知行合一”的。
话说明武宗朱厚照老兄统治天下的时候,宁王起兵造反了,在南昌发动政变。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孙,整整比朱厚照大了两辈,但是脑子一时发热就想夺了朱厚照的天下,自己做皇帝。
于是王阳明出场了。在这场“王朱对决”中,王阳明打得酣畅淋漓,把“知行合一”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王阳明在平定朱宸濠叛乱中,妙招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只能画个轮廓,让大家感受一番王阳明的示范动作。
——缓兵之计,虚张声势,设计将朱宸濠困在南昌。战前王阳明在朱宸濠驻地的街道墙壁上,乱贴乱画各种告示,并伪造文书,派人四处散发,号称十六万人攻城,虚张声势,打乱宁王部署,以此赢得时间,向各地发出紧急文书,集结兵力。
——按兵不动,择机而战,一举围歼朱宸濠。王阳明战前坐拥数万手下,士气也极盛,无论怎么看都应是出兵的最好时机。然而,他却按兵不动。
在他看来,兵法之奥秘在于“此心不动,随机而行”,这八个字概括了王守仁的军事思想,他一生的用兵法则大都符合这八字方针。
当时,平叛之战确实应该速战速决,但朱宸濠经营南昌多年,根深蒂固,如果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时间越久,祸患越大。因此,王阳明示弱于叛军,诱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成功解救安庆之围。安庆遭遇围攻之时,王阳明力排众议,主张乘虚围攻叛军老巢南昌,南昌一破,朱宸濠必定回救,首尾不相顾,叛军必败。
因此,王阳明放弃了看似无比正确的安庆,决定进攻南昌,后来的形势发展也证明,他的抉择无比正确。
——兵不厌诈,伐谋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攻打南昌时,王阳明故伎重演,派人四处传扬,大张旗鼓,佯称从福建和广东调来三十万精锐部队,搞得守军人心惶惶。
同时又派遣大量间谍,摸黑在南昌城内大肆张贴广告告示,劝诫南昌市民关好自家房门,安心睡觉,不要多管闲事,造成守军还没等到进攻,就纷纷溜之大吉,从而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避敌锋芒,寻其软肋,予以重击。在水战时,王阳明很少直接对抗,他知道自己的舰船和弹药不多,必须观察敌舰主力的位置,因此在敌阵舰炮射击的时候不与争锋,而是躲在一旁寻找敌舰主力,重火力予以还击,造成敌兵节节败退,毫无斗志地四散逃跑。
——火烧连营,大败敌舰,片甲不留。水战中,面对敌船锁链成片,王阳明巧借火势,点燃船只发动火攻,风助火势引燃敌舰,再发动总攻,迫使敌军溃退。
王阳明奇招不穷,而对手朱宸濠则是昏招频频。
——面对王阳明缓兵之计,朱宸濠留守南昌,丧失围歼对手的最佳时机。
——面对王阳明诱敌之计,朱宸濠主观判定敌军兵力不足,仅能自保,于是武断采取攻击南京的军事计划,而这一切完全在王守仁的预料之中。
——面对王阳明围魏救赵之计,朱宸濠急火攻心,全军准备撤退,回击南昌。如果朱宸濠这个时候不回兵救援,而是全力攻下安庆,直取南京,也许他不会败得如此悲惨。
——鄱阳湖首战大败后,朱宸濠拿出自己积聚多年的金银财宝,笼络那些见钱眼开的强盗土匪,为他卖命,殊不知这样反而加速了他的灭亡。
——鄱阳湖大败后,朱宸濠不知死活,将所有的舰船集结起来,用铁索连在一起,给王阳明施以火攻的机会。